爸爸

爸爸,转眼间

稻子黄了,人也老了

太阳睁开发白的眼睛

从东方升起,又从

西方落下。——

开口即是二字

爸爸,有时我看见

你用过的东西

会带着讨好的嘴脸

向我缠过来

而你的爱很小,只喜欢

含饴弄孙。只喜欢

每天拿上一根春天的麦芽糖

四处招摇……

我喜欢读过书的你

喜欢从字面上

理解生活消失的含义

从前记住过的人名

仿佛喝醉了,恍恍惚惚

我爱你郑重其事的

叙述,就像爱每一滴

沾在脸上的风

雨……

这些年,我都是一个人喝酒

朋友,你让我忧心满怀

让我闻到了香叶草枯败的气味。

如果你从大海采来玫瑰,

就让我顺着蓝色的温热带漂洋过海。

就算算不出春去秋来,

也不必惊慌失措,

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

索性把胆怯埋在卵子石下。

如果你感到了困惑,

就用石头掩护

我们失去尊严的头颅……

啊,朋友

既然你知道我不喜欢俯首叩头,

何必带我走进名利场。

当汽车从午夜的作坊开出,

我听见老虎吼吼的声音。

这些年,我都是一个人喝酒,

喜欢一个人去找

想爱就爱的感觉。

或者,自己觉得是一块顽石

却被赋予了惊涛拍岸

有时幻想与神共赴晚宴时,又觉

经不住千堆雪的诱惑。

你说凭什么,千帆过尽

我凭什么觉得

自已会比一片秋风,

更显可爱。——

朋友啊,我不止一次去想

如果收下太平洋席卷而来的风

恐怖的电闪雷鸣

会不会和我并排躺在水波上

湿漉漉的头发会不会流出

湿漉漉的语言?当那些心情走了

太阳会不会和落山一样

朋友啊,我不止一次去想

如果没有爱,人会不会心痛

如果没有思念,人会不会

一无所有!——

这些年,寄宿江畔

摇橹生满苔藓,一天之后

会不会和百年之前一样

为吃奔波。——如果全力挣扎

欲揽九天的手会不会

孔武有力。如果站在星辰的身边

树枝会不会弹奏宇宙深

处的风……

作者:叶小松,1964年生人,网名,普鲁米修斯(盗火者),读睡诗社专栏诗人,诗歌写作爱好者。部分诗歌收录于《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歌语言独特,诗绪敏捷,善于从生活的剪影中,挖掘出诗意的土壤,构筑诗的城堡。诗歌有自己独特的意味和特别,有一定的辨识度。


秋声

星星聆听,秋声如水

虫儿

从白露还没蹦到寒露

已露凝为霜

落叶萧萧,落花簌簌。鸟儿

衔着婉转飞过芦苇

篱落、促织,新月提着童年的灯

秋声易变,人心易变

转瞬又是淅沥的秋雨

谁又可知?

故乡很孤单

姐姐出嫁了,我亦远行

故乡很孤单

深夜,娘望着寒星,数着孤零零的日子

桂花落了一地

小院的月光无人照料

瓦片下的虫鸣埋的很深

清晨,打谷场的草垛落了霜

一只缩在草窝里的鸟

等着鸡鸣、狗吠,炊烟升起

白露过后,天越来越冷

旷野的墓碑越来越多

街巷的行人越来越少

屋檐下的燕子去了南方

山高水长,是否还记得故乡

窗前的梅花开了

娘,等着你的长途电话

声音近在咫尺,你远在天涯

视频能看见娘眼中的泪花

却看不见

窗外的雪花

邮筒

像一片绿叶,在落满黄叶的

街角

显得有些突兀

那个春天寄出的情书再也没有回音

在水一方的女子

再也没有收到消息

杏花落了——桃花

桂花落下旧菊花

那把锁,再也没有打开

只是把岁月的风雨折叠成记忆

成为一道旧风景

作者:丁敬显,笔名:水箬野客,男,河南范县人,农民,退伍军人,中共党员。读睡诗社军旅诗人,喜欢诗歌,偶有发表。

独木桥(外一首)

一个人

一壶酒

在独弦琴的萧索中

走过河

便是彼岸

只是河对岸的人

却说 回头是岸

空杯中

忘了苍凉

只是在

大雁飞去的日子

坐在烽火台上

看着半截香烟

被牧羊人的歌声

越飘越远

于是 想起远方

原野的风(外一首)

马兰花开了

像朵云

雪青色的

还有天空的鹰

被牧羊人的鞭梢

甩向远方

是羊腿骨

制作的笛子

吹响了

原野的苍茫

飘流瓶

把二胡的弦

挂在下弦月上

一觉醒来

是鸡鸣声

划破的

天空的寂静

远远的

把江湖

装在酒壶里

游走四方

一棵小树(外一首)

一如天空的云朵

远方在远山的

另一边

有诗歌

更多的是生活

又要走了

把杂草

盛进竹篮里

离乡前

栽一棵小树

在村头的小路旁

牵手

风来时

我为你挡风

下雨时

你为我遮雨

走累了

就肩靠着肩

坐在树叶上

一起看月亮

世界很大

我们只是两只

结伴而行的小蜗牛

刀客(外一首)

八方云动

风便是一根弦

拨动着

江湖的情仇

清白色的时光

出鞘了

便是一牙

血红色的弯月

挂在天边

乡愁

草垛上的月亮

被夜鹰的叫声

飘到了

山的那一边

是一壶酒

乡愁的诗

读多了

故乡便成了异乡

牵挂(外一首)

文/张占云

母亲的眼晴

越发昏花了

常常的

把邻居的二蛋

看成三Y

只是在说起儿子时

她好象长了千里眼

儿子这会正在工地上盖楼

儿子这会正在食堂里吃饭

雨中的纸油伞

丁香的忧郁

被纸油伞

在流水小桥上

演绎成

水墨的江南

扎着马尾辫的女子

夹着瘦瘦的诗集

细雨中

寻找着

曾经的雨巷

清明(外一首)

文/张占云

隔着时空的思念

凝成雨

这一天

洒落下来

走过潮湿的小路

黄菊花的悲泣

滴进墓碑里

一柱香

两行泪

三杯酒

古道

一首苍凉的曲子

飘在西风里

除了落叶

还有杂草间

悲鸣的秋虫

屋檐下

父亲皱裂的手掌

伸向大山深处

海棠依旧(外一首)

文/张占云

秋水旁的伞

罩着一声雁鸣

被渐黄的芦苇

缠绵着

细雨的离愁

隔着窗玻璃

卷帘的人

叨着发黄的烟斗

操守

被风飘来的

是蛙鸣

挂在树梢上

像一盏盏灯

池塘里的月

来自天空

面对面坐着

寂静中

是莲的心思

泡在茶杯里

作者简介:张占云,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宁夏东部山区,现居甘肃省兰州市,一个流落于城市的牧羊人,诗歌爱好者!


母亲的手

总能带给我惊奇

把大山里能捡到的一切

捡了回来

总能让我兴奋

把青黄麦穗在火上一烧

然后用双手搓出麦粒

递给的麦香味

烙在记忆里

最后一次,颤颤巍巍地

伸出双手,好像又要

把她的一切献给我

许多年以后

我会回到山村

养群羊,一头牛,一匹马

菜园子不可少

每天的工作是赶羊进山

拉牛下田,闲时骑马

与夕阳对弈一局

学会弃子,不在乎输赢

夜晚点灯写写诗

就写山羊的眼睛或黄昏

田野是用旧的词

如果你要来

请别谈房价股市

可聊些节气谷物

拔草,山鹰

别后你回你的城市

我耕我的田地

石谣

能烧的尽量烧吧

烧成灰

就可以把这个世界涂白

能雕的尽量雕吧

不论雕成何种模样

我还是悬崖一片

能铺路的尽量铺吧

我就不怕碾压

越压离地心越近

不亦将我装在心里

我怕成你痛苦一生的结石

漂流瓶

微信朋友圈里发诗

像丢下一个个漂流瓶

期待着有人捡起

期待着有人

把里面的多余倒掉

剩下的还我

我的文字仍在漂流

仍在波涛里寻觅知音

作者:和仕其,云南丽江纳西人,喜欢诗歌,喜欢用单纯的语言表达平凡的日子。


在尘世的低处

在尘世的低处

草儿无声无息地开花结籽

默默地延续一生的欢欣

如果我们不能停下来

用一颗探究的心凝视

就会轻易地错过了

这一寸寸灿烂的光阴

在大地的低处

湖水慢慢地推开波纹

一层层深入递进

如果鸟鸣不能止住人间的风云

用一丝轻柔的风探望

就会匆忙地忽略了

这一湖的恩爱与纠纷

我关注低处的事物

正如我关注自身的命运

所有不再漂泊的转身

仿佛已回到了乡村

所有不屈的生长

都是为了扯紧母亲的衣襟

酝酿着依恋般的温顺

日子如此的祥和

日子如此的祥和

岁月的风声更加细碎

如湖面上不经意的波纹

让人一眼就能认出的光阴

已经开始饱满

一棵棵树木已经挺身

一天天的芳草如茵

所有的期待都会

在阳光下明媚

并不断地归拢于内心

因为过于单纯

天空始终是纯净的蓝

因为过于热爱

大地不断地繁花似锦

如果能摁住内心的悲悯

我们就会给每个字词

赋予丰富的灵魂

让它们娇艳的锦葵一样

支撑着每一个

触手可得的吉日良辰

小麦覆垄黄

五月的薰风一响

小麦覆垄即黄

日子的锋芒

愈加坚硬

由柔软到苍老

总被无情的岁月

滤掉了太多的善良

太多的悲伤

有时的寸断肝肠

不是彷徨

而是最后的凄凉

由灌浆到饱满

总被无私的阳光

增添了太多的欲望

太多的梦想

每一丝成熟的气息

都带着儿时燎麦的新香

因欣喜而百世流芳

生活就是这样

越是由衷的慷慨激昂

就越有意义

就会被多彩的时光

铭刻在我们心上

作者:凡富堂,河南郑州市人,中国诗歌网注册诗人,读睡诗社专栏诗人。秉承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幸福的理念,在诗歌的海洋里享受诗意的生活。在《飞天》、《诗歌月刊》 、《诗刊》、《今日头条》、《中国诗人》、《河南诗人》等期刊、微刊发表诗歌1000余首。


◎夏日扉页(外二首)

文/刘书彬

初夏。一条细细的尼龙丝

诱我到湖畔

我是个常被它引诱的人

几枚幼荷,如绿色的图钉

钉在镜子上

风很小,小到制不成涟漪

蜻蜓点水,燕子低飞

浮漂跳跃一个早晨

掉进水里的我,醉翁之意

如同掉进抖音里

只有自己知道

周围葳蕤的事物太多了

光转换,心随之转换

天边的霞蔚

随东升的太阳秒秒刷屏

而有心者 把我收获的瞬间

当作闯入他广角的截图

竟成了夏日扉页的扉页

网上粉丝千万

◎老家的炊烟

像田里的秧苗

一日三次浇灌,活灵活现

村庄的一部分,画面质感很强而诱人

一缕缕

老远就看得见描绘乡村的巧手

一笔一划勾勒,早晨一样鲜亮

可以如中午的手擀面柔软

母亲的发丝那样细长

可以如旁晚烙的饼香甜

落日那么红圆

这些童年的画

大多被老屋的烟囱收藏了

乐于奉献的它,现在变成了沉寂的黑洞

它想把所有飞走的收回来

◎空椅子

沉默的样子

多像一个孤寡老人

这里日月 星辰 风雨

都来过

就是该来的你 没有来

作者:刘书彬,安徽涡阳人。曾在《亳州晚报·周刊》《淮风》诗刊《诗刊》《诗博刊》《现代作家》《华中文学》《人类的思想》《长江诗歌》《北极星新文学》《更远处》《现代诗歌网》等多家媒体平台发诗多首。


妈妈的摇篮曲

——致所有在战争中不幸身亡的人们

妈妈,我想再听一首摇篮曲

一首你轻轻低唱的摇篮曲

歌声柔和,徐徐如家乡的溪水

安抚那被炮火撼动的花蕊

妈妈,我想再听一首摇篮曲

一首你描绘童话的摇篮曲

故事含情,栩栩如家乡的牛草

装饰那被子弹贯穿的城堡

妈妈,我想再听一首摇篮曲

一首你流传甚广的摇篮曲

连绵不断,续续如家乡的亲朋

凝聚那被战争击溃的围城

月光啊月光,今夜你为何如此无情

人们一同和你铺在路上,寂寞凄清

妈妈,我已努力拭去唤你不应的泪水

蜷缩在你冰冷的怀里沉睡

可我阻拦不住寒风割裂我们的梦

你悬挂在天上,我破碎成星辰

妈妈啊,我想给你唱一首摇篮曲

一首会开花的摇篮曲

开在战火燎过的土地,开在战士死去的眼睛

双腿汲取凝恨的血,身体绽放恢宏的春

这样我们睡醒之后

就能看到天堂

幸福的门

最高楼

作为一个三线小城市的居民

从天河区的地铁口出来

难逃如临大敌的戒意

我不知我会俘虏于哪栋楼

更别说哪栋楼会收容我

刘邦就在我眼前

这巍峨的广州塔

这是最高楼

也不是最高楼

上海中心大厦、东京晴空塔、世贸中心一号大楼

这一众的他方,凌驾在我的认知之上

我腹背受敌

拔不出剑,奋力呐喊

花城广场的蚁兵

吞没我的声音

我逃上游船

天空嵌着大漠的落日

此时,我比岸低、树低

垓下的头颅——渺小

却不低卑

船上的人不断赞叹江上美景

这时,落日竟成了最高楼

船靠了岸

我却没有

我困卮于这四方高楼

身边一阵兵荒马乱,草木皆兵

突围垓下的项羽

逃了两千多年

逃到清远城

逃到广州塔

在珠江边上,看着这滚滚东逝的江水

虞兮虞兮!

不归之路

九月到最后还是摘下了伪装的面具

泪水割破心茧 霞光刺杀炊烟

城市的车水马流浇灌了思念的种子

深夜开出愁朵 黎明结成皱果

我难以启齿 羞涩了十多年的字

窗外的雨替我说完

一句一句

想回到家乡

望不是天的天 抓不是风的风

揉碎家里人千篇一律的唠叨

埋在未来的路上 在某个时刻挖出

这是一条不归之路啊

乘坐人生这列单向火车

后悔是最可笑的奢望

我犯下的错 我敷衍的事

都被刻写在骄傲的路程碑上

侵蚀风景

作者:李炜荣,笔名余长晖,20岁,读睡诗社会员,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目前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任学校文学刊物《尝试集》编辑之一,也是流觞诗社社员之一,作品散见于历读的中学和大学文学刊物上。热爱诗歌,兼学古诗词写作。我坚信诗歌将会贯穿我的一生。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