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莱芜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华东野战军9纵参谋长聂凤智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指挥的部队以极小伤亡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更在俘虏中发现了一条“大鱼”——国民党第46军军长韩练成。聂凤智难掩激动,立即拨通司令员陈老总的电话邀功,然而他听到的却是:“聂凤智,我看你不该跟我邀功,应该先打你三十大板!”是什么原因让陈老总对聂凤智不奖反罚呢?
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初期华东战场的关键一役,蒋介石为围剿华野主力,调集南北两线兵力合击,其中南线是欧震兵团、北线是李仙洲兵团,之后又派陈诚坐镇指挥,可以说是志在必得。不得不承认,陈诚确实有一定的指挥能力,他非常重视我军的穿插战术,因此他率先派出打主攻的欧震兵团,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稳步推进。
陈诚布置的战术,一方面可以防止被我军逐个击破,另一方面可以达到残食我军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而欧震在部署兵力时,他采用混编方式作战,此举让国民党军队“一视同仁”,不再存在杂牌军在外、中央军在内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国民党部队的战斗力。这样的局面对于我军形成极大的进攻难度,因此我军决定放弃这块难啃的“骨头”,及时更改战略部署,把目标放到北线李仙洲兵团。
李仙洲兵团由第73军、46军、12军组成,值得一提的是,46军是装备精良的桂系主力,军中大多都是桂系军官,军长韩练成只是名义上的军长,所以有些时候45军根本无法执行中央军将领的命令。而73军属于中央军、12军来自东北军,由于李仙洲兵团出现复杂的内部关系,给我军提供了较多的突破口,这也是我军改变战略目标的主要原因。
战役打响后,华野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佯装固守临沂,实则秘密北上包围李仙洲兵团,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华野仅用三天便全歼敌军5.6万余人,活捉兵团司令李仙洲。与此同时,聂凤智那边也收获颇丰,他俘虏了46军军长韩练成,他认为这是锦上添花的战功,急忙给陈老总打电话邀功,未成想他不但没有得到褒奖,反而要被“打三十大板”,当他听到陈老总还让他放人时,这让聂凤智感到非常不解。
聂凤智试图抗命追问缘由,却被陈老总以“军令如山”拒绝回答,聂凤智只能连夜将韩练成秘密护送至华野司令部。当陈老总亲自迎接韩练成,并称其为“同志”时,聂凤智才恍然大悟——这位国民党军长竟是“自己人”,经过了解之后,他才知道韩练成潜伏敌营已经二十余年,而莱芜战役能取得胜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于韩练成。
韩练成出身于甘肃贫农家庭,他早年加入西北军,因救驾蒋介石被收编为嫡系,之后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升为中将军长。众所周知他是蒋介石的心腹,实际上他早在1942年通过地下党员周士观与周总理建立联系,并秘密加入共产党,周总理曾评价他:“韩练成是一个没有办理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他的行动比许多党员更坚决。”
在莱芜战役中,韩练成的作用远超一个军的战斗力,他故意拖延李仙洲的撤退决策,使国民党军错过最佳突围时机。当时李仙洲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具体事宜,韩练成以“需回部队整顿”为由离开指挥部,致使46军陷入混乱,此时他已经与华野事先约好“躲入地堡避战”,结果被不知情的聂凤智意外俘虏,若非陈老总及时介入,这位“隐形将军”的潜伏生涯恐将终止。
假如韩练成身份暴露,不仅会失去深入国民党核心的情报渠道,更可能招致蒋介石对内部进行大清洗,因此陈老总当机立断,安排韩练成“突围逃生”返回南京。这场精心设计的戏码骗过了蒋介石,听闻韩练成“历尽艰险”归队,他亲自嘉奖其“忠勇可嘉”,全然不知自己表彰的正是导致莱芜惨败的关键人物。
韩练成的潜伏生涯仍在继续,1948年,杜聿明部下曾抓获一名中共团政委,供出韩练成与陈老总有秘密联络,结果韩练成以退为进,主动要求蒋介石将其关押审查,此举反而赢得更多信任。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他才在周恩来安排下安全撤回解放区,这段经历被陈老总喻为“三岔口”式的传奇——黑暗中交手,天亮方知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