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会发现,在今年春节我们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总会看到很多小朋友不再出门玩,而是窝在家里看手机。
并且对于很多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家长往往“不管不顾”,甚至还有家人认为孩子这样更“安静”,不会让家长“忧心”。
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才是最值得家长忧心的。
大年初一,本来是个非常喜庆的日子,也是一个阖家团圆、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在这天,云竹却开心不起来。
一大早,云竹早早的就起床了,然后给家人孩子煮好了饺子,就开始叫孩子起床。
在叫孩子的时候,孩子很积极地答应了,但是等了半个小时,孩子却还没有起床。
我们都知道,大年初一的时间是比较“紧”的,因为这天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于是,云竹就到孩子的房间叫孩子起床,结果进到孩子的卧室,却发现孩子并不是“赖床”,而是在床上玩手机。
这一幕,可把云竹气坏了,不过大年初一不适合生气,于是云竹还是好声好气的让孩子赶快起床。
吃饭完之后,云竹带着家人孩子开始拜年了,但是令云竹更加生气的事情来了:孩子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在亲戚家里,手根本离不开手机,眼睛根本移不开屏幕。
在拜年的时候,也只是在云竹的提醒下敷衍长辈一句“新年好”,然后就继续看手机了。
“大年初一,不能生气”,云竹一遍又一遍的说服自己不要生气。
但是,让云竹实在是绷不住的事情发生了:中午大家都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孩子竟然还在边玩手机边吃饭。
要知道,整整一上午了,也是新年中最重要的一上午,孩子竟然都在和手机“为伴”,丝毫对亲情的维护没有丝毫的念头,对长辈也没有尊重。
这时候,“大年初一不要生气”似乎也无法说服云竹了,云竹便训斥了孩子。
哪料到,云竹还没说两句,孩子直接扔筷子不吃饭,一个人进了里屋,留下一大家子人面面相觑,场面尴尬不已。
可能很多普通家庭的家长们,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或是在家玩手机耽误时间,或是到亲戚家不懂礼仪只顾着玩手机,或是吃饭的时候要看着手机才行等等。
而孩子的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它将会剥夺孩子的认知,剥夺孩子的交际,剥夺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孩子变得自私、乖戾、孤僻甚至是抑郁。
底层家庭的孩子,想要功成名就,想要打破阶级壁垒,需要的并不是手机,而是优秀的成绩、人际、健康以及能力,而这些,都不是手机能够给予的,却是手机能够破坏的。
沉迷手机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别不重视
①影响身体健康
玩手机对人体健康最直接的伤害就是引发干眼症、视疲劳以及视力下降等。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孩子的年龄越小,近视增长速度就越快。
如果家长不及时对孩子进行近视控制,孩子以后很可能会发展为高度近视。除了慢性视力问题之外,高强度用眼也会带来突发性问题。
曾经就有这样一则新闻,某男子因为熬夜玩手机突发眼中风。
可见,长时间玩手机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快乐,关上心灵之窗。
其次,玩手机还会引发颈椎病。孩子长期低头的动作,容易引起颈肩部肌肉酸痛不适,严重的还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从而增加颈椎病出现的几率。
此外,孩子在玩手机时,他的精神会处于紧张状态。
如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时,可能会导致神经衰弱,容易引发睡眠障碍。
②影响价值观
通过手机,孩子可以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各种有关变装、俊男靓女、炫富、恶搞等内容的视频,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博主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些博主看来,只要自己的视频能获取流量,他们才不管视频内容是否低俗。
各种“毁三观”的视频,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都是“三观跟着五官走”。
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表明了孩子们无法辨别网络信息是好是坏的事实。
网络上还充斥着各种黄色、暴力、欺诈等垃圾信息。本就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被网上的不良信息引导。
长此以往,孩子们会觉得性行为是随意的、开放的,从而失去了对性行为的敬畏之心。
还有的孩子甚至会“有样学样”,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影响学业发展
孩子们长期沉迷于手机世界,很容易被网络上各种娱乐手段和娱乐信息消磨意志力。
此外,网络造就了很多流量网红。这些网红依靠流量变现,在短时间内轻松得到很多财富。
这些财富是普通人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这就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误解,他们会认为成为网红就能掌握财富密码,走上致富之路。
从此,有些孩子不再努力学习、脚踏实地,而是想方设法地成为一名流量网红,还有些孩子甚至形成了“学习无用论”的思想。
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小游戏,手机上的各种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孩子们玩手机的时间越久,依赖手机的程度越深,他们在学业上的专注力就越弱,自控能力也越差。
如此一来,孩子们上课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一落千丈。
很多家长说自己忙,其实越是底层家庭,家长就越忙,这是事实,但却不是让孩子玩手机的理由。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摆脱“精神鸦片”的影响,走向健康的人生,这样才能够有机会让自己、让家庭获得更理想而美好的未来。
防止孩子放下手机,父母可以这样做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常常不自觉地拿起手机,这种行为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不良榜样。
例如,爷爷奶奶带孩子外出时,孩子在一旁玩耍,而他们却在看手机;妈妈做家务时,为了让孩子安静,直接递上手机;爸爸回家后,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忽视家务和孩子。
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家长的这些行为只会激发他们对手机的好奇和依赖。
因此,家长应自觉控制手机使用频率,将更多时间用于陪伴孩子,如一起读书、玩游戏或学习。
即使孩子由祖辈照顾,也应提醒他们减少手机使用,多与孩子互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避免孩子过度依赖手机。
其次,给孩子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过去,农村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上山挖菜、下河摸鱼、帮父母做家务,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意志力。
如今,出于安全考虑,孩子单独活动的机会减少,但家长仍可以通过安排体育和益智活动来替代电子产品的吸引力。
例如,打篮球、踢足球、下象棋、画画、跳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即使经济条件有限,家长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跳绳、跑步或游泳,帮助他们找到热爱的活动,逐渐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对于留守儿童,祖辈可以多安排此类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
最后,多带孩子出去玩。
手机正在侵蚀孩子的社交能力,许多孩子变得宅在家里,不愿外出或与人交流。家长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活动。
比如周末可以组织郊游、爬山,或带孩子去公园的运动场、游乐场玩耍,让他们体验到与他人分享、合作和沟通的乐趣。
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也可以让家里的老人带孩子出去玩,总之不要让孩子经常呆在家里,走出去了,就能减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
结语
尽管手机那一方小小的屏幕,能主宰孩子的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深陷其中。但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引导,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在春节假期,是一年中难得的宝贵假期,家长千万不要任由孩子被手机 “绑架”,可以借此机会带着孩子走亲访友,一同准备年货、写春联、做年夜饭,让孩子在传统习俗里感受亲情与文化,过个不一样的新年。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