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孩子简直就是行走的“成长加速器”,每天都能get新技能。这时候的带娃日常就像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今天娃会点亮什么新天赋,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育儿知识,才能随机应变,充满信心。《成长里程碑:48个一至三岁育儿指南》希望能为这段期间的幼儿父母及照顾者提供一些资料,帮助他们在育儿过程中过得更轻松和快乐。
《成长里程碑:48个一至三岁育儿指南》,陈美龄 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内文选读:
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小朋友做了好事,家长应该奖励他们。但是用物质作为奖励,这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一旦小朋友养成习惯,就会觉得他们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有物质回报,否则就觉得不合理,于是就不去做。
以前也说过,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做事不是只重视成果,最理想的是能够享受过程,而不是执着于得到回报。那么如何奖励孩子呢?我们可以做一些令孩子高兴的事。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有很多事情都能令他们兴奋和开心的。譬如和他们一起吹泡泡,玩捉迷藏,一起等爸爸下班,去公园寻找美丽的小石头等等,他们都会觉得很好玩。
甚至做家务,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游戏。请孩子帮你擦桌子,帮你收拾鞋子,帮你把衣服收进衣柜里……在我们看来是一项任务,但对小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种奖励。孩子做得好,你就告诉他们,下次也和妈妈一起做,他们已经会很开心。但如果孩子每做完一件事,你都给他们一点物质奖励的话,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件事有趣,物质回报才是最大的目的。那么他们就会忘记过程,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快点做完,得到回报。孩子可能会变得粗心大意,甚至没有心情好好学习。
如果孩子每做一件事你就给一个糖果或者零食,变成习惯后,孩子会说,“妈妈我做好啦!”等着你给糖果。要是你不给糖果,他们会觉得你不欣赏他,不爱他,他已经做好了自己的部分,你却没有付应得的报酬。他们会觉得受骗了,吃亏了,下次你要求他们做事时,就会和你谈条件。
我有一位朋友,每逢孩子完成了什么事,就会给他一点零食或买一个玩具。孩子变得很任性,要求也越来越多。因为小时候这样对待的,长大后也是一样。“要我考大学,那么考上之后,你要买我一辆车。”“你想要孙子,就要给我买一层楼。”等等,好像什么都是应得的。朋友拒绝他的要求,他就说:“你从来都不爱我!你根本不当我是孩子!你有的是钱,为什么不买给我?”孩子这样说,令朋友非常难过,现在很后悔:“可能因为从小他每做一件事,我都给他物质奖励,所以长大之后,他也觉得是应得的吧。”
所以不要轻视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可能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没有回报就不做事,这种想法会令孩子变成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若没有足够的回报或金钱,就觉得不需要用心做事,因为怕吃亏,反而失去好机会。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之后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可能回报不多,但觉得很满足。
如果每一件事都要讲条件,那么人生就是以利害关系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人的价值是不能用物质来衡量的。我们希望孩子心里知道,做一件事不是要渴望回报,而是要知道这件事是否值得做。做自己觉得值得做的事,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所以我们绝对要避免,从小用物质来奖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