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长宁健康游戏冬令营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通过将新颖、有趣的团体心理游戏与健康游戏科普理论知识巧妙结合,引导青少年合理游戏、正确游戏,真正实现“用游戏打败游戏”。
当天下午,来自天山路街道的15名青少年化身游戏开发者,他们历经“创建公司”“打造项目”等环节,最终在天山驿空间进行“游戏项目发布会”。
“我们开发的游戏项目设置了防沉迷系统,让青少年可以合理分配学习、游戏和生活时间。”在发布会现场,三支团队的青少年成员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各自“公司”打造游戏项目的基本情况、特色亮点。除此之外,他们还分享了自己在研发过程中的新领悟,如对游戏障碍、社交和情绪的认识等。
看着孩子们在台上展现出的积极和热情模样,家长们十分欣慰。他们纷纷表示,本次冬令营将心理学知识和趣味游戏很好地进行了结合,既激发了孩子参与线下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放下手机,远离手机游戏,也让家长意识到科学看待和认识游戏、从游戏行为出发深层次理解孩子内在心理需求的重要性。
2025长宁健康游戏冬令营由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妇联、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指导,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天山路街道办事处主办,天山路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承办。活动从2月9日起至2月10日止,为期两天,主要招募辖区10到15岁的青少年,尤其是可能存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如沉迷于电子游戏或频繁观看视频)行为或有此潜在风险的青少年,让他们通过全身心投入游戏课程,切身感受健康游戏、合理游戏带来的心理疗愈和正向情绪价值。
据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孙岩介绍,本次冬令营青少年们被分成三个“游戏公司”,通过认识游戏障碍、游戏功能、游戏犒赏机制、游戏支持系统、社交与情绪等团队游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正确认识游戏并收获相应的理论知识,让游戏从“玩具”向“工具”转变。与此同时,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健康使用游戏、管理“屏幕时间”、预防游戏危害性、掌握情绪和压力管理技能、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等重要性。
记者了解到,活动安排了助教和观察员,他们会观察青少年在各环节的发言和行为,甄别其中存在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视情况交由心理咨询师现场予以正向引导或后期进行干预。
其实青少年喜欢玩手机游戏,除了游戏本身足够有趣、有吸引力,还因为游戏行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的需求,例如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需求难以真正满足,一些情绪行为问题等。本次冬令营活动招募阶段,通过使用游戏障碍筛查量表(Gaming Disorder Screening Scale,GDSS)早期识别青少年的游戏障碍情况、情绪和行为情况,对于需要个体化干预的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以及转诊转介信息,及早进行干预或治疗;此外,还推出家长课堂,并安排家长作为观众参与最后的项目发布会,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同时让他们了解青少年游戏障碍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压力,找准问题,精准施策。
作为长宁区“家-校-医-社”游戏障碍早期预防实践基地的青少年健康游戏品牌,“游戏”打败“游戏”健康游戏冬令营不仅为青少年筑起保护墙,也帮助家长科学地看待和认识游戏、理解孩子对游戏的需求、正确引导合理游戏,让游戏发挥积极作用。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在青少年心里种下一颗新种子,帮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孙岩表示,天山路街道是游戏障碍早期预防实践基地之一,近年来通过持续开展“游戏”打败“游戏”健康游戏冬令营,提高了居民对游戏障碍的知晓度,也为青少年营造有利于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环境。
图片来源于天山路街道
撰稿:徐梦露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