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国内知名骨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柴益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0岁。其告别仪式定于2月15日11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知情人士称,柴益民教授在2019年下半年突发脑出血,虽经全力救治保住了性命,但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直至2024年年底,他的病情急剧恶化,最终未能战胜病魔,永远离开了我们。
柴益民教授1964年出生于浙江衢州,1987年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分配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1992年考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骨科。1995年毕业后到海南省人民医院,专门从事显微手外科工作。2005年又调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继续从事显微外科临床与教学工作。
柴益民教授一生致力于创伤骨科、肢体复杂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据悉,我国每年需要接受肢体修复重建的患者超过3万人次,其中不乏肢体复杂组织缺损严重影响功能的患者。为了提高保肢手术的成功率,柴益民主任不断探索研究皮瓣作为软组织重建的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概念,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显著增大,成活率达99.83%,被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大会评为近年世界十五个新技术之一。经过三十年的艰辛工作,柴益民率领保肢团队诊治患者超过20000例,将保肢成功率提高到 64.43%,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32.43%,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全国推广应用,更在国际医学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使中国显微外科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近年来,柴益民教授克服身体不适,多次亲赴、新疆、西藏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手术,造福当地百姓。他常说:“我们的救治不仅是为了病人能生存,更是为了病人能幸福生活。”
柴益民先后主持卫生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殊荣。他个人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岗位能手”“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医务工匠”“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三十余载从医生涯,柴益民始终躬身于临床、科研、教学及团队建设的第一线,他不仅医术精湛,更以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患者和同仁的尊敬与爱戴。柴益民教授的离世,是医学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与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