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新任校长在上任之初,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压力。他们需要迅速赢得师生的信任,让他们接纳自己的管理风格。如何在不破坏已有学校生态的前提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策略,这是每一位新任校长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新任校长需要牢记“五忌”诀:忌急于立威、忌过分表现、忌评论前任是非、忌空谈道理、忌过多变革。这五个忌讳是新任校长平稳过渡、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
一忌急于立威
立威是指新校长通过一系列行动来树立个人权威,使下属信服并遵从领导。然而,急于立威往往会导致相反效果,可能会引起师生的反感和抵触,损害校长的形象和领导力。
新任校长不应急于展示权力或强制推行自己的意愿。相反,应该通过以下方式逐渐树立好自己的威信:
倾听和学习:新校长要多花时间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优势和当下面临的挑战。与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多进行交谈,收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为自己的决策奠定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透明沟通:新校长要公开讨论学校的愿景、目标和计划,确保所有人都能理解并有机会提供反馈,沟通时要足够坦诚和真诚,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搞一言堂
逐步变革:新校长在收集完相关信息和反馈意见后,要逐步引入变革,千万不要突然宣布重大变动。
总之,新任校长应通过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倾听师生意见、尊重传统和逐步实施改革等方式,来平衡自己的权威力与亲和力。例如,可以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决策中考虑这些反馈意见和建议。权威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新任校长应注重培养信任和支持。通过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公正无私的处理问题以及一以贯之的行为标准,逐渐建立起师生对校长的信任和尊重。
二忌过分表现
过度展示自己的能力或成就可能会导致同事之间的嫉妒和不信任,影响团队的合作精神。新任校长应避免过分强调个人贡献,而是要鼓励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有些新校长上任后,总是把“我来了之后……”挂在嘴边,刻意标榜自己来了之后的新变化,这就是新校长的大忌。
以下是我给大家的一些具体建议:
1.多强调团队精神和集体成就,而不是只强调个人荣耀。学校工作在取得某些成绩后,要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能得到认可和奖励。
2.作为领导者,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愿意从他人那里学习,特别是向前任校长学习。
谦逊的领导风格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凝聚力。新任校长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愿意从他人身上学习,并对团队成员的贡献表示赞赏。团队合作是学校成功的关键。新任校长应促进跨部门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以及与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
有一位新校长上任后,通过接二连三的活动开展和各种会议讲话,不断强化自己上任后学校的新变化。新校长组织的这些活动确实显示了新校长的工作创意,每次活动大家都觉得特别新颖、开心。最开始老师、学生和家长感觉都非常好,对校长的工作也比较认可。慢慢地大家却有了担心:一是很多活动华而不实,新校长或许过于追名逐利;二是新校长看似强大,实则让人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在这种热热闹闹的表象下学校管理却日显空洞。
这位新任校长急于“表现”的背后是有心理根源的,新校长不安全感的来源有很多可能。如:新校长适应了他原来的学校,陌生的环境很容易让他滋生不安全感;校长管理的无限责任、上级监管的日益严格也会让校长感到“如履薄冰”;还有超小规模学校向超大规模学校管理的突然过渡让新校长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等等这些因素,都是新校长不安全感的心理来源。其实新校长完全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淡化个体能量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新校长工作时才会更有力量、更有底气。
三忌评论前任是非
新任校长应客观评价前任的工作,既不抹杀其成就,也不无视其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为新的管理措施铺平道路。
对前任校长的工作保持尊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
避免负面评论:即使前任校长的工作确实还有改进的空间,也不要公开批评前任的决定或政策。很多现任校长有时会在老师会上不由自主地对前任工作进行评论甚至否定,其实这些评论和否定大概率会传递给前任校长,造成两任校长不必要的矛盾。而且新任校长的这些做法肯定会让不少老师产生反感,影响新校长的威信,有碍学校工作的正常推进。
肯定成就:新校长要多承认并赞扬前任校长的积极贡献和成就。一般情况下,校长在调离后,会特别在意之前学校的老师和现任的校长对自己的评价,新校长对前任的肯定,会获得前任校长对自己工作最大的支持。
新任校长应在继承前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同时保留有效的传统做法,以此来提升教育质量。如:我在东屯小学工作期间,在传承学校民俗体育特色的同时,通过逐年丰富民俗体育的子项目,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通过课题研究更好地发挥好民俗体育项目的育人功能;通过智慧体育设备的引进,将传统与现代进行了完美的嫁接。
四忌空谈道理
新任校长应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只讲理论而不付诸实践,或者理论过多实践过少,或者理论在前实践滞后等。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首先,确保每项决策都有明确的行动计划和执行步骤。行动计划和步骤可通过校长办公会和征求部分老师建议后进行决断,而不必长篇大论地在全体老师会上进行深度剖析,绝大部分老师只对自己领域的事情关心,其他事情粗略了解即可,校长消耗老师们过多的时间会让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但行动是最直观的,行动产生的结果如果让老师们感到愉悦,下次行动的被关注度就会大幅提升,老师们也就自然会更加愿意与校长一起思考、一起决策。
其次,新校长要亲自参与重要项目和活动,展现领导力。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亲自参与教学和管理活动。例如,某校长定期参与课堂教学,了解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另外,新校长要定期检查工作进展,并根据结果调整策略。新任校长应通过一些现实的改进措施,如改善教学设施、优化课程设计等来兑现其对学校发展的承诺。
五忌过多变革
虽然变革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快速变革可能会导致混乱和抵触,新任校长应在充分评估后谨慎推行变革。
以下是一些平衡的方法:
优先级排序:新校长要确定哪些变革最为紧迫和重要,要按照优先级顺序推进。
渐进实施:新校长要逐步引入变革,给予师生适应的时间。
持续沟通:新校长在整个变革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解释变革的原因和预期的效果,及时化解师生和家长的疑惑。
新校长的渐进式改革策略是指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变革。新任校长可以通过小规模试点项目来测试新想法,然后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最后再全面推广。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张宏军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