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内约48万志愿兵加入俄军作战序列,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0%。这批新增志愿兵来源广泛,且专业化。
此次志愿兵招募呈现出专业背景多元化,包括来自军工企业的技术专家、油气行业的能源工程师以及退役军人;年龄结构优化,35岁以下的青年志愿者占比达到65%,改善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地域分布均衡,从车臣共和国到滨海边疆区,覆盖俄罗斯联邦。
过去两个月内,俄军为志愿部队配备超过200辆最新改进型T-90M主战坦克、350辆BMP-3步兵战车以及电子战装备。志愿部队还专门组建无人机作战分队,配备“猎户座”系列无人机系统。
同时,乌克兰军方在白俄罗斯边境展开战略调整。乌军已从该地区撤出8个机械化旅和2个装甲旅,总兵力约5万人。这些部队包括第1坦克旅、第72机械化旅等部队,曾在基辅防御战中发挥作用。撤军行动采用分散化方式进行,通过多条预设路线向纵深地区转移。
白俄罗斯边境地区的战略威胁已降低,继续维持大量兵力驻守存在资源浪费;东线战场压力增大,亟需增援兵力构筑新的防御体系;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春季防御战,有必要预留机动兵力应对突发情况。
在过去一个月内,共有2000余名乌军官兵选择投降,其中包括高级军官。这一现象在多个战区蔓延,尤其在阿夫杰耶夫卡、马林卡等区域表现突出。投降潮的出现与多重因素有关:持续的高强度作战导致部队疲惫不堪,后勤补给系统受阻,以及部分地区战场态势恶化等。
在阿夫杰耶夫卡西北角,一个完整的乌军营在弹药耗尽、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选择投降。马林卡南部也有类似情况,一支约120人的装甲分队在遭遇包围后放下武器。这些事件折射出乌军在某些战区面临的挑战,也反映出前线部队士气低落。
在此背景下,俄军对乌克兰前线机场发起打击行动。俄军调集包括图-22M3、图-95MS等战略轰炸机在内的航空兵力,同时发射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武器。这次行动的目标包括安东诺夫机场、文尼察军用机场等军事设施。
空袭造成的损失严重,多个机场的主要跑道遭到破坏,跑道交叉口出现弹坑,短期内难以恢复使用。机场内的15架军用运输机、8架战斗机被摧毁或损坏,其中包括西方提供的运输机。机场的油料储存设施、雷达站、防空系统等设施也遭受重创。
以安东诺夫机场为例,该机场此前是乌军接收西方军事援助的中转站,每月可处理超过1000吨军事物资。机场瘫痪后,乌军不得不改用备用机场,增加运输成本,也延长物资运送时间。修复主要设施需要3-6个月时间,影响乌军的战时补给能力。
多架运输机因无法准确着陆而被迫改降其他机场,加剧乌军的后勤困境。同时,俄军还部署“铠甲-S1”等防空系统在机场周边建立禁飞区,防止乌军试图紧急修复机场设施。
随着战事进入新阶段,各方对局势走向的判断出现分化。俄军志愿兵的大规模加入将改变战场力量对比,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兵种方面的优势可能带来突破。乌军的战略调整表明其正在为更持久的防御战做准备,战事可能进入相持阶段。
多个国家的外交部门已就局势发表声明,呼吁相关方保持克制。联合国秘书长特使正在走访相关国家,试图为和平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考虑到目前的战场态势,短期内实现停火的可能性较低。俄乌双方或将在新的战略格局下展开较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