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92岁高龄的长津湖老兵孟照起在弥留之际决定捐献遗体,这让人动容的举动,也再次让人们的目光聚焦于那场惨烈的战役。

电影《长津湖》的火爆让“冰雕连”“冻土豆”等意象深入人心,但光影之下,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曾发生过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位副师长竟然躲进了坦克里避战。

他就是88师的王海山,与此同时88师的263团接到攻击命令后,团长居然跟上级讲起了条件,整整耽误了1小时17分。

这支在长津湖战役中充满争议的88师究竟经历了什么?



老兵的眼泪

孟照起92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回到70多年前那个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兵,一位在长津湖战役中幸存下来的英雄。

弥留之际他做出了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决定,那就是捐献自己的遗体和角膜,用自己的身体为国家做最后的贡献。

家人说,孟老思考了很久最终平静地做出了这个决定,他常常念叨着那些牺牲的战友,念叨着那段艰苦的岁月。



他说自己活下来了,就应该替那些没能回来的兄弟们,多看看这个世界,多为国家做点事。

促使他下定决心的,或许还有热映的电影《长津湖》,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们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孟老的心。

他不禁老泪纵横,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他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比电影还要艰苦还要残酷的。



电影终究是电影,它可以展现战争的残酷,却无法完全还原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0年的冬天,那是朝鲜5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气温骤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

孟老是9兵团的战士,他和战友们大多来自温暖的南方,穿着单薄的冬衣,就踏上了异国战场,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还有严酷的自然环境。



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潜伏了六天六夜,就为了等待一个最佳的攻击时机,当时很多战士连冻土豆都吃不上,只能抓一把雪,就着炒面咽下去。

孟老回忆说,当时他们一个班分到三个土豆,班长千叮咛万嘱咐,要留着慢慢吃,一天吃一个。

可有的战士实在是饿得受不了了,就把三个土豆一口气全吃光了,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依然英勇无畏,用生命去换取胜利。



88师的无奈

孟老所在的队伍的表现,只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缩影,而在众多的部队中,88师这支原本计划作为预备队的部队,却显得很不同。

随着战局的急转直下,他们被紧急派往长津湖地区,负责阻击美军陆战1师的南撤。

陆战1师是美军王牌部队,装备精良火力强大,88师的任务就是要挡住这支“猛虎下山”的劲旅。



1950年12月3日,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88师接到命令要求立即出发,前往指定位置阻击敌人。

师长吴大林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此刻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看着眼前这群疲惫不堪的战士心中五味杂陈。

吴大林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延迟行军,他其实非常清楚,这样做可能会违抗军令,但他更清楚,保存战士们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决定很快引来了上级的严厉批评,在那个年代军令如山,任何延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一场争执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吴大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短短15个小时的延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接下来的行军过程中,由于缺乏详细的侦察和向导,加上大雪弥漫,88师迷失了方向。他们在茫茫雪原中乱撞,与上级失去了联系,更是加剧了他们的孤立无援。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88师副师长王海山,这位本应身先士卒、鼓舞士气的指挥员,竟然在美军空袭的恐惧中,躲进了一辆废弃的坦克里。

与此同时,后勤补给的严重不足也让88师的处境更加艰难,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根本无法抵御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

冻伤减员急剧增加,许多战士的手脚,还有耳朵鼻子都冻木了,干粮也早已吃完,部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



263团奉命攻击下碣隅里东山,这个任务异常艰巨,东山地势险要,是美军的重要防御阵地,火力配备十分强大。

263团团长意识到攻击的难度极大,为了完成任务同时也为了尽量减少士兵的伤亡,他向上级请求炮火支援。



他明确要求必须保障足够的炮火准备时间,也就是1小时17分钟的炮火覆盖,以便压制敌人的火力,为进攻部队创造有利条件。

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向上级“讲条件”。



血染的雪原

88师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表现确实充满争议,高层的指挥失误不容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否定基层官兵的英勇战斗和牺牲精神。

恰恰相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和不利的战局下,他们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战斗精神更加让人动容。

就拿262团1营来说,这支700多人的队伍,在独秀峰遭遇了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美军。



美军的飞机、坦克、大炮轮番轰炸,阵地上的石头都被炸成了粉末,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1营的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反而以惊人的勇气发起了冲锋。

这是一场几乎没有胜算的战斗,他们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最终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只有极少数人侥幸生还。

263团的任务是攻击下碣隅里东山,下碣隅里是美军陆战1师的重要补给基地,东山则是下碣隅里的制高点,易守难攻。



美军在山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部署了大量的机枪、火炮,居高临下,火力凶猛,263团的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但都被美军的强大火力压制住了。

3营8连奉命阻击美军坦克的进攻,面对钢铁怪兽的碾压,8连的战士们没有丝毫畏惧,他们用集束手榴弹、炸药包,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去阻挡敌人的坦克。

最终全体战士壮烈牺牲在阵地上,1营的战士们同样英勇无畏,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在崎岖的山路上奋力攀登,一次又一次地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



结语

王海山躲进坦克的举动,固然让人不解和气愤,但也不能简单地给他贴上“贪生怕死”的标签。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身处绝境之下的他,或许有着无法理解的恐惧和无奈,263团团长与上级讨价还价看似荒唐,也暴露出后勤保障的不足和基层指挥员的困境。

冻土豆、冰雕连、舍生忘死的冲锋这些被铭记的片段,只是长津湖战役的冰山一角,在宏大叙事的背后,还有无数个体的故事。

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和付出,如今硝烟散尽山河无恙,但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和平而战的英雄。

信源
中国青年网 2022-02-20 真实还原长津湖之战!在长津湖战斗过的每一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九派新闻 2022-09-19 “战场的真实情况远比影片《长津湖》展现的艰苦”|九派时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