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战事骤然升温,乌军调动12万兵力向俄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自2024年10月以来,乌克兰通过铁路与公路网络向扎波罗热地区持续输送军事装备,包括大量T-64主战坦克与M777榴弹炮等重型武器。国际军事观察机构监测数据表明,此次集结规模达到上轮攻势的1.5倍,装备数量超过3000台。

乌军此次集结装备配置高度现代化,不仅包括传统装甲部队,还配备大量电子战设备与无人机系统;后勤保障体系完备,建立多个战时补给站与野战医院;采用分层布防模式,在前沿阵地部署轻装突击部队,后方则集结重装甲部队作为战略预备队。

在巴赫穆特南部战线,乌军每日组织4次规模适中的进攻行动,每次投入约600人的战术单位。这种战术选择与传统大规模集群进攻形成鲜明对比。英国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的分析报告指出,乌军此举意在利用俄军防线的薄弱环节,以小股精锐部队实施渗透打击。这一战术在2024年6月的顿巴斯战役中曾得到验证,虽然取得局部突破,但因后续增援不足而未能扩大战果。

通过分散突击,可以有效降低己方伤亡,同时迫使俄军调整防御部署,为后续大规模反攻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这种战术还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为持久作战提供战略支撑。

2025年1月10日,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边境城市别尔哥罗德发动突然袭击,导弹打击在该地区引发强烈震动。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发布的官方通报显示,此次袭击造成多处民用设施受损,包括住宅区、公共建筑等10处目标,3名平民在袭击中受伤。俄罗斯国防部证实,乌克兰军队发射6枚"圆点-U"战术导弹,俄方防空系统成功拦截其中4枚。

乌军此次袭击首要目标是破坏俄军后方补给线路,迫使约10%的前线俄军调回防御后方要地;通过打击边境重要城市,展示乌克兰的军事打击能力,向国际社会传递坚定的对抗决心。这种策略在近代军事史上屡见不鲜,如2023年中东冲突中,类似的边境城市袭击事件曾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对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别尔哥罗德作为俄军重要的后勤补给节点,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该地区设有多个军用机场、弹药库和油料储存设施,是俄军向顿巴斯地区输送军事物资的关键枢纽。乌军的导弹打击虽未能完全切断俄军补给线,但已对俄军的后勤保障体系造成显著影响。

2025年1月12日,莫斯科西部地区突发重大军事警报。当地时间上午10时,莫斯科西部3处军事设施同时拉响防空警报,警报持续约30分钟。莫斯科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实时数据显示,警报期间周边道路车流量骤减40%,多个地铁站点采取临时关闭措施。社交媒体监测数据显示,与民众恐慌情绪相关的话题热度在短时间内激增80%。

同日上午10时30分,克里姆林宫正式确认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已转移至圣彼得堡附近的安全区域。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连锁反应:俄罗斯国内股市应声下跌3%,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对此事件进行深入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权威媒体均在首页开设专题,重点关注俄罗斯最高领导人的安全状况以及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

莫斯科防空警报与普京总统撤离事件的同步发生,反映出俄方对乌克兰军事行动的高度警惕。特别是在乌军展示出远程打击能力后,俄罗斯高层对首都安全的担忧显著上升。此次事件凸显出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战争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双方对抗强度持续升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