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一个宝物“混元珠”贯穿整个电影,这是由道教始祖元始天尊集天地灵气孕育的至宝,这部电影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神话故事。
元始天尊被称为“主持天界之祖”,为万物造化立下不世之功。
那么在我国神话体系中,佛、道、妖、魔,这四道的始祖又分别是谁?它们又因为什么而成为始祖?
今天刘律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中国神话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佛道始祖: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是全世界公认的佛教创始人,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族,他在29岁时出家修行,经历了6年的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悟道,这棵树被后人称作“觉悟之树”。
释迦牟尼所悟之道,是“四圣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他从这四种圣谛中认识到了人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立志要通过修行帮助人们消除痛苦。
因此,释迦牟尼向世人阐述众生生死轮回的因果关系,并组建僧团开始传教,最终形成了佛教。
释迦牟尼被尊为“佛陀”,是佛教唯一公认的现世佛,其提出的缘起法、无我观等思想构成佛教哲学的根基。
公元67年。在东汉时期佛教经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慢慢地与中国本土思想相融合,并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在古代,整个民间,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几乎都在信佛教,佛教的教义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始祖:元始天尊
道教的始祖是元始天尊,也被称为“元始天王”,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元始天尊就是盘古,盘古就是元始天尊,有着“盘古元神化三清”的说法。
道教三清分别是玉清、上清和太清,元始天尊正是道教三清之首玉清,象征着宇宙本源“道”的化身,在《真灵位业图》中被列为最高神。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常存不灭”,每逢劫数都要开劫度人,传授道法。
元始天尊被视为“造物主”,在宇宙初开时分化阴阳五行,奠定万物基础,常手上持有象征天地未分时的混元珠,
道教以正月初一为元始天尊诞辰,民间亦有冬至供奉的习俗。
在南朝时期,道教对元始天尊进行高度的尊崇,而到了唐代,元始天尊的地位更是达顶峰。
唐高祖自认为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大力推崇道教,并将其列为唐朝的国教,因此,元始天尊被称为是道教始祖,地位空前绝后提高。
在唐朝时期,国内修建大量的道观,里面都供奉着元始天尊,比如洛阳的上清宫,西安的太清宫。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有许多关于元始天尊的描绘,他通常被描绘为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周围环绕着仙童、神兽,神态庄严,光芒四射,体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敬和信仰。
妖道始祖:帝俊
关于谁是妖道始祖,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女娲,也有人说是鲲鹏,但是很多学者公认妖道始祖是上古天帝帝俊。
帝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形象主要出自《山海经》,帝俊的部族均在东部地区发展壮大。
传说帝俊能够化形为金乌,有着操控自然法则的能力,其后代也多为异兽,如豹、虎、熊、罴等,因此它被称为是妖道的始祖。
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了10个太阳,另一位妻子常羲为他生下了12个月亮,这使得他成为日月之父,与日月神话紧密相连。
但是那10个太阳每天轮流升起,给人间百姓带来了痛苦与劫难,并引发了后羿射日,导致巫族与妖族全面开战。
在大战的关键时刻妖师鲲鹏盗走妖道的河图洛书,导致天阵崩溃,最终妖族战败,妖族的势力从此衰落,人族渐渐崛起。
作为妖族的天帝,帝俊对妖族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影响,他的后代中不乏创造与发明的英雄,他们发明了舟船、马车、弓矢等重要的生产工具。
帝俊的理念在妖族中代代相传,成为妖族修炼的准则,所以被称为“妖道始祖”,即妖族修炼之道、行事之道等的开创者。
帝俊作为上古天帝和日月之父,在《山海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神话故事不仅丰富了古代文化的内涵,还对中国后世的文学、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魔道始祖:波旬
在中国神话中的魔道始祖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佛教中的魔王波旬,另一种是上古神话中的蚩尤,最符合传统神话定义的魔祖代表是佛教中的波旬。
魔道始祖波旬又被称为魔王,它常常追随佛教的弟子们,企图扰乱它们的修炼。
在原始佛教古籍中,波旬被确立为"他化自在天主",其存在超越了普通妖魔的具象形态,它能够统领"八万四千魔众"。
传说,在宇宙鸿蒙初开之际,混沌之气尚未完全消散,阴阳五行仍在无序地交织碰撞。
就在这一片混沌之中,波旬汲取了天地间最为狂暴的能量,凝聚成了独一无二的魔神之躯。
波旬所掌控的魔力,堪称惊世骇俗,他能够随心所欲地操纵黑暗元素,将阴影化为实质,并创立了“三尸脑神丹”等精神控制手段,试图淹没一切光明,让世间陷入永恒的死寂。
在佛教的传说中,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之时,波旬率领麾下的魔众,浩浩荡荡地与佛教大战一场,但最终被佛教击退。
波旬的存在也让佛教有了持续修行的动力,正是在与它的不断斗争中,佛教众徒的意志更加坚定。
释迦牟尼、元始天尊、帝俊、波旬共同组成了佛、道、妖、魔的始祖,它们共同造就了中国神话故事,为后世持续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