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念弥陀心散乱
喉咙喊破也徒然”
这句憨山大师的名言
古今流传
你是否也是口念心不念呢?
听智海大和尚讲《费闲歌》
学习念佛、礼佛、诵经时
应如何身心合一
信心念佛
念佛容易信心难,
心口不一总是闲。
口念弥陀心散乱,
喉咙喊破也徒然。
你念佛,口念心不念,对不对?口水都念干了,但是内心里面一点感觉都没有,念佛有感应吗?没感应。这几句就是要求你专专心心地以信愿之心,专注在所念的佛号上。
“念”字是怎么写的呢?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心”。也就是让你重视现前心,当下心,当下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有一本书叫《心流》,它讲全然安住、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状态就是心流。心流起来,是很幸福的。
不管你干什么事情,全然地投入进去,专专心心去做的时候很幸福。如果你一心二意,做着这件事情,却想着那件事情,人在此处,心却在别处攀缘,能出什么状态?
敬心拜佛
拜佛容易敬心难,
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
骷髅磕破也徒然。
你五体投地、上上下下地磕头,很费劲儿,也很辛苦,但是心里面一点都没有臣服在真理面前,没有臣服在觉悟面前,心里不虔诚,那你拜佛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你干什么事情,没有真正的抉择,意不虔诚,内心不专注,身体上再累也等于白受苦。
你们在世间上生活苦不苦?早出晚归,很苦,压力也大,内卷又多,不太容易!可是你几十年如一日地吃苦受累,有没有学会真正的佛法,学会真正的智慧?这样生活艰不艰难?很艰难。
所以说,自我认知很重要,要有恭敬心,真真实实能够把自我觉知摆在第一位。
诵经解义
诵经容易解经难,
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
日诵万卷也徒然。
拿本经给你,你能认识里面的字吗?都能认识。敲敲木鱼,天天都在念,但是念了一辈子,并不知道念的是什么。
我发现这个是一个常态。我们很多老居士,甚至好多出家人把经文倒背如流。但是你问他念了一辈子《阿弥陀经》,经里讲的是什么?“不知道!”因为他总是照着字念,但是并不理解意思。即使理解了意思,也不好好地去做。
所以我们说诵经千卷,不如解经一句;解经千卷,不如行经一句。关键是你要听懂经义,然后好好去照着做。
今天的老实人少了,总喜欢学知识。经典典故知道很多,但是没有一样是自己真正能身体力行的。那个“我”根深蒂固,天天你都在围绕“我”去转,你何曾用功去对治过?从来没有。所以,怎么修得到“无我”啊!
真正的修行,不是你能战胜天下,而是你能战胜自我的虚妄。所以,佛教开章明义就跟你讲这个。
憨山大师《费闲歌》的十首偈颂,其实是从十个方面告诉你,要好好地检查自己是不是在做着无用的功夫,是不是在做着委屈的功夫,是不是在做冤枉的功夫。最终,一辈子做的都不是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开始。
实际上,这就是那直指人心的当头一棒。看看憨山大师的当头一棒,能不能把我们喊醒!
留言互动
只做表面功夫的学修
最后都怎样了?
LEAVE A MESSAGE
编辑|巍然 图片|传媒中心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2022)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