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新沂市某镇村年味正浓。村头老李家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映照着节日的祥和。但对老李而言,最让他欣慰的,是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薪水。
“小宋法官,工钱拿到了,我们几人的心事终于放下了。你们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李激动地对法官宋梓源说。宋梓源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他深知这份薪水对老李意味着什么,也了解这份喜悦背后经历的曲折。
故事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
新沂市某镇村启动了安置房工程,老李和其他工人受雇于工地施工。然而,工程结束后,建筑公司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迟迟不肯支付工资。多次讨薪无果后,老李在无奈之下,于2024年12月向新沂法院提起了诉讼。
“这么多工人的薪水加在一起也不是个小数目,都是大家的汗水换来的,我必须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在春节前夕接收到涉及多位民工的讨薪案件,宋梓源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起诉状的重量。为尽早帮助民工拿到薪水,宋梓源决定去村民家中亲自跑一趟。
宋梓源坐到老李身边,向他仔细询问纠纷的来龙去脉。破旧的一纸欠条上,已经支付和尚未支付的欠款数额分外清晰。
“几位工人兄弟都很信任我,这钱要不来,没法拿给大家安心过年,我这心里确实过意不去。”老李仍是眉头紧皱。
了解到民工的困境,宋梓源随即与建筑公司展开沟通,充分释法说理,一面讲解国家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政策,一面说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但电话那头的回复令人失望:“我也想早点支付大家的工资,可是公司资金周转不开,没钱付给他们,那能怎么办呢?”
“你们想想其他的资金来源,总不能让民工兄弟们空手过年啊。”隔着电话线,宋梓源对双方的调解一时陷入了瓶颈。“还是现场聊聊的好,我把大家都叫来说说理,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宋梓源一边安抚老李,一边计划了调解的时间和地点。
几天后,在马陵山法庭调解室内,宋梓源看着坐在一起的老李和公司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议这道还薪难题。
针对还款方案,宋梓源反反复复做着双方的思想工作:“这张欠条上的数额你们都认可吧?”“老李很信任你,你打了这个条子,一定也是愿意负起责任的。”“该给的都要给,过年前你先给老李他们一部分,剩余的薪水分期履行,能做到吗?”“老李,你也替他们公司多着想,先拿着一部分钱给其他兄弟交个差,多给公司一些时间准备钱。”
冬日的暖阳照进小小的调解室,照在了三人的脸上和心间,小年当日喜庆的气氛也缓和了彼此的紧张感。调解过程中,老李和公司部门负责人逐渐卸下心防,对分期履行劳务欠款的调解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看着两人满意离去的背影,宋梓源长舒了一口气。每年年底,这些相似的故事总会发生在民工之间。帮助民工追回“迟到”的薪水,解决他们内心的“急难愁盼”,就是我职责的意义所在,宋梓源这样想。
供稿:新沂法院 赵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