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近日,聊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聊城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并于2025年2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市行政审批部门在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申报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有效提高了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准确率。
2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阳谷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福雷介绍了创新做法。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度,阳谷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规范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优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服务,有效释放各类场所资源。
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登记管理。在全市率先梳理发布《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禁限制负面清单》,明确了餐饮企业、营业性娱乐场所等23个经营项目涉及的54条经营限制或禁止条件,有效防止了市场主体因不了解规定而选择不符合要求的住所(经营场所),避免了因选址不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标准配备专业服务团队60余人,为申请人提供“一对一”的住所(经营场所)选址注意事项提醒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企业1000余次,利用负面清单事前指导企业改造、变更住所(经营场所)56家,有效降低沉没成本350余万元。
优化服务体验,提升登记便利度。线下设置服务专窗,搭建在线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咨询、事前指导和帮办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对接。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流程、减跑动工作,精简申请事项、审核环节等内容流程。推行“容缺受理”“免费寄递”等便利化措施,减少企业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多渠道宣传住所登记相关政策规定,常态化开展登记人员业务培训指导,组织委托下放事项从业人员考试,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化部门协同,助力审管衔接。持续推进“双告知”工作,及时告知申请人应使用真实、合法、安全的建筑物作为住所(经营场所),不得将违法建筑、危险建筑等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申请登记。在市场主体完成设立和变更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后,即时通过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将登记信息推送至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强化登记与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2024年,共向近40个监管或行业主管部门推送有效数据1394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