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我去香港跑了一场亚洲规模最大的“渣马”,跑群里不少来自香港、深圳的跑友听说我是杭州来的,都主动提起了最近超火的“杭州六小龙”。
“深圳南山这边的科技公司,最近都在关注你们(杭州),“猴塞雷”(好厉害)啊!”
网络上,不少网友把科技创新的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改称是北上杭深,“广州科技创新的步伐,完全跟不上杭州了,杭州现在的目标是看齐深圳!”一位广州的网友的评论,获得了数千次的高赞。
当然,杭州六小龙以及科技创新的背后,离不开相关领域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如今,城市之间的竞赛,板块之间的角力,抢占人才是重中之重。
板块内的优质高校,对于板块的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与产业产学融合,培养孵化上下游的产业链;优质大学引入,将其和板块捆绑在一起,在区域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有非常明显的引领作用和引擎效应。中国美院与之江板块已经贡献出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了。
如果说美院落地之江改变了之江的产业格局与板块气质,那么时间来到2025年,之江板块将有6所高校,会给之江板块的发展带来多维立体的想象空间。
中国美术学院
2002年,中国美术学院落地转塘镇(建立象山中心校区),让整个之江地区的生态、业态、环境,以及居民的精神面貌等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杭州城西南地区的这片土地也就此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20多年前,当中国美院发展迎来关键时期,校区需要扩建时,学校究竟向哪里扩展?当时,滨江和下沙是两个主要备选方向。
就在那时,当时的西湖区和转塘镇听说美院要建新校区的消息,主动向美院抛出了橄榄枝。
当时的美院院长许江认为,虽然之江的交通一般,但拥有青山绿水的滋润,对于艺术来说,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内的部分建筑
随后,近10年的象山中心校区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系统工程启动。
在美院落地前,转塘镇还是一个典型的待发展的江南城郊小镇,板块的产业以传统农业、采矿、水泥业为主,污染大,产值低,还有所谓的“三头经济”(石头、猪头、鱼头)形态。
美院落地后,不少师生为寻求自己的工作室,就在校园周边转悠,当年,凤凰山脚下的废弃水泥厂,引起了美院师生极大的兴趣,有人提议,建一座杭州的“798”,建一个文创园区。
后来,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接连落地,“环美院创意产业地带”由此展开,之江板块,也成为了杭州文化文创产业的高地。
目前,艺创小镇已聚集上千名文创人才,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高端人才82人,文创企业超过两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家。
可以说,没有美院,今天的之江完全不会是这般气质。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是教育部于2016年3月1日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实施共建。
学校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校园占地面积602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大剧院1座、音乐厅3座、剧场3个、演播厅2个、排练厅104间、琴房935间、录音棚8间以及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和艺术实践场馆。
学校设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3个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被列为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被列为省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现有在校本科生2856人,研究生661人。现有教职工694人,其中专任教师452人。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是浙江大学的校区,坐落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六和塔边的月轮山峦,解放前为之江大学所在地,其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前身为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于宁波创立的崇信义塾,1867年(清同治六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到杭州,1887年改名为育英义塾,1897年正式称为“育英书院”,1907年在月轮山峦修建新校舍,1911年2月正式迁入新校舍,因地处钱塘江弯曲处,成“之”字形,故改名称之江学堂,1914年因办之江大学计划实现,又改名为之江大学。
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8年浙江大学组建核物理系后,归为浙江大学,当时名“浙江大学物理无线电系”,又称“浙大三分部”。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此建设基础部,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八五”计划。
2006年,香港光华教育基金会向浙江大学法学院捐资一亿元人民币襄助,次年,浙江大学法学院改名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并迁址至百年老校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之江校区占地面积65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万平方米。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所在地。
前不久,杭州13个区县(市)一把手上台发言表态,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在发言中提到,新的一年,西湖区将在重点抓好4方面工作。
其中在第三方面文创工作中,提到:做强数字、科技、商务、金融、物流5大服务,迭代律师、会计师、设计师"三师经济",加快打造之江、黄龙法务集聚区。
相信未来,之江板块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将会在建设之江法务聚集区方面有更多更深度融合的合作。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国科大杭高院双浦主校区位于西湖区之江板块双浦新区,项目总投资53亿元,总用地面积405亩,总建筑面积55.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校舍基础用房、重点实验室及专职科研机构用房等。建设单位为杭州拓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工期为2024-2027年。
项目将建成一所可容纳3000名全日制研究生和1500名联合培养研究生就读的高等教育院校,同时学校引进编制内科研人员数650人、博士后1000人、其他教职员工300余人。投用后将进一步补充西湖区的高校资源,面向世界前沿科学和前沿技术发展,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需要,实行科教创融合发展。
国科大杭高院双浦校区效果图
全知道认为,作为“国字号”高等院校,国科大杭高院拥有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和学术环境,汇聚了一大批顶尖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这种特殊性使得它的产业孵化能力达到领先水平,通常在板块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西湖大学云栖校区
西湖大学云栖校区是西湖大学设置两大校区之一,位于西湖区的云栖小镇,也就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已经投入使用。
云栖校区占地66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可满足前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求。
西湖大学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新型高等学府,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主办。这所大学的前身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多位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筹建,包括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等。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又增添了一位新的成员。西湖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位于之江板块的云栖校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校园文化吸引着众多学子。
钱塘大学(筹划中)
去年的12月27日,杭州市委召开了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25年杭州将重点推进11个方面的任务。其中,第三点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任务清单中明确提到了推动筹办“钱塘大学”。
网传钱塘大学拟选址地位于之江
此后,网络上流出钱塘大学的拟选址地和拟规划方案,钱塘大学的拟选址点位就在之江板块镇北单元的西湖高尔夫附近。
今年1月10日,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发布了一则杭州市城镇详细规划调整公示,而公示的区域正是此前网传钱塘大学拟选址的之江转塘单元XH100201-09等地块。
地块调整前后对比
而关于地块规划调整的原因,规划公示中是这样解释的:为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建设,提升杭州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正在筹划推进中的钱塘大学,或将依托浙江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筹建。
上个月,杭州知名企业家钟睒睒在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集团年会现场的内部发言内容流出,钟睒睒的发言除了对此前网络上的一些争议进行回应外,还特别提到了最近在之江多次被提起的筹划中的钱塘大学。
钟睒睒在年会发言中首次透露:农夫山泉未来将捐400亿元创办一所新型大学。
如果说科技六小龙的出现,代表着杭州科技创新发展来到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之江6所高校的落地,代表着之江将从文创文化产业的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云计算与AI产业扩展迈进。
比如国科大与研究性大学钱塘大学的落地,“国字号”顶尖的科研力量再一次提升了板块的发展站位。
✍️主笔:小全 | 主编:小全 |律师:郑晶晶
来源:之江全知道、部分资料来自:潮新闻、艺创小镇、浙江音乐学院官网
往期热文精选
今年,西湖区要打造之江法务聚集区!还有钱塘大学、国科大最新进展…
之江路西延叫停后,之江路西段这样改造
国美操刀设计,之江最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摇身一变最具艺术感的菜市,都有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