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新任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化石燃料对美国未来几十年的电力系统至关重要,关闭燃煤电厂的行为应该被叫停。

自2016年《巴黎协定》正式实施以来,“化石燃料退场”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议题,退煤更被视为“紧急任务”,但近年来,随着部分欧洲大国因经济情况不佳放缓退煤步伐,美国又在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退出了《巴黎协定》,并积极推动化石燃料重返能源舞台中央,全球退煤进程明显遇挫。

宏观经济、通货膨胀与AI冲击

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内阁中,不乏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和化石燃料拥趸,包括其本人与克里斯·赖特在内。实际上,特朗普上任后即撤销了拜登政府10余项应对气候变化、支持清洁能源和限制化石能源的政策,并数次批评新能源发电不可靠,相关联邦补贴也一度被叫停。

特朗普曾数次表示,严苛的监管和来自新能源的“政府主导的不公平竞争”,极大推高了发电成本和不稳定性,加剧通货膨胀。在特朗普2.0时代,降低用能成本,保证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解决通胀问题被放到重要位置。

另一方面,作为近年来的绝对风口,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也让化石燃料的地位变得更加暧昧。作为“耗电大户”,目前数量快速增长的数据中心对各个致力于发展AI的国家的用电结构都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AI发展势头最猛的美国,恰恰近二十年来用电量未出现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也因此受到最大冲击。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电力消费预计2024年、2025年将持续创历史新高,美国能源部则预测,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相较2023年将翻4倍,社会总体用电量受此影响将大幅提升。而这些用电需求,目前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从发电量到稳定性来说都难以适配,除了寄希望于核电的进一步发展,重振成熟的化石能源发电也成了讨论度颇高的解决方案。

今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当天即颁布法令,宣布美国进入“能源紧急状态”,推动部分发电项目绕过层层监管,由总统亲自审批建设。1月24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特朗普解释称,AI的发展让美国的能源需求达到了现有能源供应的两倍之多,只有通过进入“能源紧急状态”,才能应对这种状况。他还进一步表示,自己不仅不会对AI产业设定气候目标,还建议数据中心使用煤炭作为紧急备用能源。

克里斯·赖特呼吁停止关闭燃煤电厂时,也提到电力价格上涨、电网波动性增加、用电需求飙升等问题。

不过,在美国近年来的煤电厂关停潮中,一方面是受监管、政策影响,另一方面,煤电本身的经济性也持续走低,即使不考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美国的天然气发电也十分具有竞争力,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出台或出台何种实际政策支持煤电,还充满未知。

实际上,在应对气候变化、呼吁煤炭退场方面更为积极的欧洲,也有部分国家出现了“退煤难”“重启煤电”等现象。法国曾在2016年的COP22气候大上承诺到2023年逐步淘汰煤炭,但受到俄乌冲突影响,欧洲普遍面临天然气短缺,供暖供电成为问题,2022年法国即重启了部分煤电厂,目前,法国将彻底告别煤电的时间设置在2027年,但舆论对该承诺能否兑现也充满质疑。类似的还有在气候领域、环保领域一直颇为激进的德国,德国的煤炭消费实际上已处于较低水平,加之《逐步淘汰煤电法案》加持,总体上退煤压力并不大,但2022年也曾通过旨在扩大燃煤电厂储备的政策,以应对俄乌冲突。近年来,受疫情、需求不振等影响,欧洲经济整体受到较大冲击,退煤的呼吁远不似以往强烈,重启煤电保供的趋势也有所显现。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我国、印度、越南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电力系统对煤炭依赖度仍然较高,煤电也容易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经济间的平衡而产生较大波动。

煤电不会“复兴”,但弃煤难免反复

《巴黎协定》签署实施后,一度有煤炭需求最早将在2022年达峰的乐观预期,但实际上,直到2024年,煤炭需求仍在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报告,直到2027年之前,预计全球煤炭需求都将维持上升态势,此前2025年达峰的预测也基本告吹。

如上文所述,包括俄乌冲突、疫情、经济回暖较慢、通胀和AI爆发等因素,都令煤炭需求、煤电装机有升难降。

但这并不意味着煤电将迎来“复兴”,就连克里斯·赖特也表示,由于天然气发电、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再加之对燃煤发电的监管持续存在,煤电不太可能重回大幅增长通道。

2020年、2023年,我国也曾有过煤电项目短时间集中获批或上马的情况,因此引起“煤电复兴”“煤电回潮”的争议,不过,从2024年燃煤发电量增量份额下降42%(降至23.5%)来看,所谓回潮也只是短期波动,煤炭需求和燃煤发电在2030年碳中和前达峰并持续下降的趋势未改。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曾表示,虽然政策、产业会有波动,但总体来说煤炭逐步减少、最后退出是毫无疑问的,预计2026年左右煤电装机容量有望逐渐下降。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煤炭需求达峰和和煤电装机退潮的推迟,对应对气候变化中煤炭退场的进程难免形成影响。而这种反复的频次、时间和激烈程度,最终也肯定将加剧气候危机。煤电领域虽然有清洁化改造等降碳方案,但即使相比油气领域的CCUS,都更像是权宜之计,如果真如克里斯·赖特所述,未来几十年都继续依赖燃煤发电,那我们距离“零碳”时代的距离就将变得更加遥远。(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