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预测超160亿,它的持续爆火:
让03年央视版的《哪吒传奇》和79年上美版的《哪吒闹海》翻红。
过去两版哪吒故事,强化了削骨还肉的剧情,张力拉满;《哪吒2》的故事,饺子期望能有更多的爱和包容。
于是我们看到了:不顾疼痛、也要紧紧拥抱浑身是刺的哪吒的殷夫人,看到了放手让孩子走自己路的父亲敖光、引导哪吒成长的老师太乙真人等等。
而这个因为爱而走上正途、扭转命运的哪吒故事,也让很多家长和孩子被治愈、收获良多。
1
多少孩子终其一生
都在渴望殷夫人的拥抱
殷夫人,让无条件接纳的母爱具象化。
被小baby哪吒狠狠咬了一口手出血时,她没有推开儿子,而是紧紧抱着儿子,安慰道:“别怕,娘在这”;
被哪吒毽子踢中,冲击力大到嵌入墙壁中时,她没有放弃陪伴,而是大手一挥,“我儿真有力气,再来”;
被哪吒当着全城百姓的面拒绝拥抱时,她没有一丝生气,而是追着哪吒的背影边跑边嘱咐,“你脾气大遇事要冷静,在外要照顾好自己。”
怀哪吒三年,陪哪吒三年;生出了魔童,也重塑了魔童。
最终生命尽头那个“再锋利的刺也扎不破以命相护之躯”的拥抱,老母亲那句“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娘永远爱你”的心声:
让哪吒从混世魔童,成为救世英雄;也让很多网友被戳中。
有的孩子,终其一生都在渴望这样一个殷夫人式的拥抱,渴望这样一份无条件接纳的母爱。
导演饺子有,妈妈像殷夫人接纳和爱天生魔童的哪吒一样,接纳和爱在家“啃老”、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他。
所以他创作了哪吒,也让我们被“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父母都爱你”的无条件接纳所治愈;
让我们意识到“优秀不是被爱的原因,而是被爱的结果。”
2
父辈的经验只是过往
孩子的路还需孩子去闯
敖丙,全天下父母都想要的那种孩子。灵丸转世,善良聪慧,神通广大。
他是父亲敖光珍藏千年、最疼惜的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已经被精心谋划好了一生。
承担者全龙族的希望,将万龙甲交付给敖丙时,父亲敖光那句“就靠你啦”更是饱含殷切期望。
可孩子不是父母期望的承担者,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
所以电影最后,敖光改变“望子成龙”的放手,才那么让人动容:
“我只想用过往的经验为你谋幸福,但是,父辈的经验只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要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身为父母,难免想用自己过往的生活经验,来帮孩子“少走弯路”,但孩子面临的是和自己当时不同的环境。
正如学者张阳在《成长型父母》一书中写到:
很多时候,父母们需要面对的关键人物,恰恰不是孩子,而是内在的自己。
我们今天看到很多父母不再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而反过来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平等对话中,父母也从孩子身上学到了许多。
3
父母和孩子的爱
是双向奔赴
在哪吒刚出生,众人皆视他为祸害,李靖选择保护他,当众宣布“出了事,我李靖全权负责”;
得知哪吒三岁将遭天雷,李靖决定用自己的命换孩子的命,只因“他是我的儿”。
李靖和殷夫人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哪吒爱和温暖,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相互的,所以我们看到:
当哪吒亲眼看到陈塘关已成一片废墟,并找到了自己母亲破碎的头盔,他绝望得泪如雨下;
当在炼丹炉里,无量仙翁要哪吒吃下“灭魂丹”换父母平安,哪吒没有一丝犹豫,不惧用自己的死亡换父母的生命;
当面对母亲逐渐在自己怀中消散的事实,哪吒不断自责:“我没用,我好没用,我生来就是魔,让你们受苦,连累你们。”
敖丙和申公豹也是如此,也在回应着父亲的爱。
即使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敖丙担心的仍然是:“孩儿未能完成龙族的使命”;
申公豹努力修炼,只为能成为父亲的骄傲,攒下玉虚宫发的仙丹,只为留给自己的家人。
父母与子女的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场互相关心和包容的双向奔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正是彼此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4
好的老师
不是权威者而是陪伴引导者
《哪吒》中,太乙真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
他糊里糊涂,因疏忽让灵珠被调包;贪吃好吃,满口塞满还觉得饿,功力一般,连敖丙都打不过,但他是个好老师。
在徒弟面前从来不摆师傅的架子,都是给予鼓励和包容,始终以“笨拙”而诚挚的方式引导和守护着哪吒。
没有用仙术为哪吒铺就坦途,而是带他直面陈塘关的偏见、天劫的残酷,让其在破碎与重建中淬炼出属于自己的道;
帮助哪吒和敖丙抵抗天雷,三花聚顶被削掉,损了几百年的道行,也只是抱怨了两句;
帮助哪吒和敖丙重塑真身,看似嬉皮笑脸的不着调,一直在为大家带来希望。
难怪很多学生羡慕哪吒,觉得他是超会带徒弟的“神仙导师”:
“感觉他就是那种天塌下来,也会和你说莫慌莫慌,想想办法的鼓励式教育者。”
他不权威但可爱,打破了传统教育者的刻板印象,也让学生拥有成长的多种可能。
5
兄弟姐妹之间
爱和榜样的力量
《哪吒》中借太乙真人的嘴说,哪吒超级崇拜自己的两个哥哥;
哪吒要和哥哥金吒木吒见面,极其紧张,因为觉得两位哥哥很优秀,怕自己让两个哥哥失望。
申公豹在围困陈塘关时,弟弟申小豹找了上来,自信地向哥哥展示自己百年来的修炼成果。
“这些年我天天用功,从来没偷过懒哦,哥就是我的榜样!”
无论是哪吒还是申小豹,都以哥哥为榜样,日常想着、念着,期盼着自己长大后也能像哥哥一样厉害。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劳拉·玛卡姆博士在《平和式教养法》中强调:要加强孩子之间的互动。
兄弟姐妹之间这种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不亚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6
友谊
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哪吒和敖丙,一个是火,一个是水;一个“天生魔丸”,一个“妖族之子”。
敖丙用他的善良,抚平了哪吒身上的戾气;哪吒用他的反抗,唤醒了敖丙勇敢做自己。
两个性格迥异,但同样年轻气盛的战友,每当需要时,彼此陪伴;每当性命攸关时,两个人永远都在对方的背后。
敖丙说“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哪吒和“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哪吒和敖丙的故事,不仅是对抗宿命的勇气,更是一种深刻的友情情感联结。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是同伴的世界。”
同伴群体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7
人的偏见是座大山
独立辩证思考方能打破思维枷锁
5年前,申公豹说,人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5年后,陈塘关被屠,当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申公豹时,他却用狠狠甩了“成见”一记耳光。
救出李靖夫妇,竭尽全力独战三龙,拼死护正义。
人们总是习惯用自己有限的见识去判断他人的对错,用自己个人的喜好去揣测事物发展的态势,哪怕那个“被偏见之人”一直努力证明自己。
申公豹这冲天一跃,打破了成见,也让我们意识到:
偏见和缺乏独立辩证思考,会阻碍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更把人禁锢在固有的框架中,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对立。
《哪吒》电影还有很多细糠值得细品,而这些关于教育的感受和思考,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