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倒霉的坦克,瘫在达曼斯基岛江汊上的什么地方?”
1969年3月15日深夜,勃列日涅夫收到国防部长格列奇科送来的战报,看后大发雷霆。
“是在西侧靠中国一边的江面上。”格列奇科回道。
“这辆坦克不能落在中国人手里,一定要弄回来!实在弄不回来就设法把它破坏掉!”
3月24日,周恩来总理打电话给肖全夫将军,指示:一定要把那辆被打瘫的苏联坦克拖回来!
一辆被打瘫的T-62坦克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珍宝岛之战,双方互指对方是侵略者,如今苏联坦克在中国一方,那么这辆坦克就是他们侵略中国的铁证。任何战争,除了战争本身,同时也是一场舆论战!
周恩来总理在电话中说道:“这不仅有军事价值,还有政治意义。有这个铁家伙作证,就不怕苏修在全世界面前耍赖。”
军事价值,勃列日涅夫说得很直接:“T-62坦克是我国研究多年的新成果,上面的红外线夜视仪、射击双向稳定器、大功率柴油机等等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中苏双方围绕着这辆T-62坦克展开了一场争夺大战,甚至对方还为此动用了克格勃……
珍宝岛自卫反击 炸瘫苏军坦克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事件”让乌苏里江上、不知名的这个小岛一夜成名。
这次冲突苏军伤亡60余人,损失装甲车等装备若干。为了挽回面子,苏联几天内就将1.2万多军队部署至边境,另外还调集了70辆坦克,380门大炮,装甲车及自行火炮150辆。磨刀霍霍!
3月15日8:03,苏军打响第一枪。殊不知,我军早已做好了准备,战斗仅仅一个小时,苏军的第一次进攻就被击溃。
9:46苏军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次苏军出动了最先进的T-62坦克,3辆坦克3辆装甲车在前面冲击,步兵跟在后面。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我军借助江岸的有利地形,猛烈还击,敌军久攻不下,只好狼狈退回,另做打算。
见到正面进攻失败,苏军便自作聪明,绕到岛的西南端偷袭。这次苏方派出了4辆T-62坦克,从西南端侧后方穿插过来,企图切断我军江岸同珍宝岛的联系,将岛上的中国军队包饺子。
只能说苏军太低估我们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我军竟会在结冰的江面上埋雷!
其实在前一天夜里,397团的侦察排就有了防备,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江面上为苏军备好了一份“大餐”——72枚反坦克雷。
当苏军的4辆T-62坦克气势汹汹开过来时,我军先是发射火箭弹招呼它们,冲在最前面的坦克,首先被火箭弹击中了腰部,但是它只是颤动了一下,装甲并没有被击穿。
其实后来我国才知道,我军当时的反坦克武器根本对付不了这种T-62,唯一有希望的就是反坦克雷。
被击中的这辆T-62很显然是被“激怒”了,像一个猛兽般轰隆隆地“嘶吼”着冲过来,丝毫不知道冲进了我方布置的雷场。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右履带被炸了,随之升起一股浓烟,这个大家伙一下子瘫在了冰面上动弹不得。
坦克上的乘员,爬出坦克,纷纷弃车逃跑,全部被我军击毙。
其他三辆坦克,一见这场景,都吓得调头鼠窜。
15:13苏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又一次被我军击退。随后我守岛分队从岛上撤离,允许苏军拖走士兵的尸体。
很快夜幕降临,瘫在我国江面上的T-62成了一个巨大的黑影,接下来围绕它,中苏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T-62坦克争夺大战
3月16日上午,为了阻止我军争夺T-62坦克,苏军动用了火箭布雷车,向我珍宝岛地区,发射了大量的防步兵地雷,企图封锁住我军通向江边的道路。
17日15:40,苏军向我珍宝岛地区猛烈炮击,同时出动坦克和装甲车,后面跟着70多步兵,登上珍宝岛。之后苏军开始在岛上和江汊地区埋下大量地雷,很显然,敌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阻止我军再登岛。
同时苏军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宽20米的道路,准备将坦克从这里拖走。就在他们忙忙活活的时候,全部暴露在我军眼皮子底下,16:03我军果断向岛上猛烈炮轰,炸他个人仰马翻。
苏军伤亡30多人,眼见坦克硬抢是抢不走了,只好仓皇撤离。
见抢不走坦克,苏军就决定将其炸毁。20日晚,苏军派出一支20人的爆破小组,沿着他们预留的安全通道向T-62坦克靠近,企图将坦克炸毁或者炸沉。
苏军的行动很快被我方警戒分队识破,一番炮火伺候,苏军的爆破小组抱头鼠窜。
双方都高度警戒,炮火伺候,在这种情况下一下子拖走坦克难比登天。既然一下子拖不走,那就先拆零件,拆回一点是一点。
21日开始,我坦克部队13名工程人员正式下场拆重要部件,开始敌人没有觉察。识破我方目的后,苏军开始疯狂炮击,为了掩护我方工程人员,我军以数倍于敌的炮火压制。
就这样一边拆零件,一边炮战,进行了7个昼夜,至28日,能拆卸的重要部件已经全部被我们搬回来了。接下来就是拖坦克主体了。
4月2日,我方开始尝试用绞盘和滑轮组牵引坦克,苏军发现后疯狂炮击,为了掩护我方人员的安全,敌人一开火,我们就开火。双方展开激烈炮战,此时已经是春天,冰层没有那么厚,在数日激烈的炮火下,坦克“轰隆”一声沉入了江底。
这下苏军放心了,以为万事大吉了。
10多天后,苏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军在百米宽的江面上,开出了一条10米宽的冰槽。15日,我方工程人员首次尝试水下牵引,但由于江底泥沙太厚,两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之后我们调整方案,决定将炮塔和车体分开来,分两次进行牵引。经过10多天的筹划和准备,27日晚上9:40,我海军潜水员在水下牵引钢丝绳挂钩成功,同时岸上4台绞盘启动,终于将炮塔成功拉上岸。
29日3时,又用同样的方式将坦克车体拉上来。至此中苏坦克争夺大战以中国胜利告终!
克格勃出动,派人乔装炸坦克
很快克格勃知道了这个消息,并得到情报,中国准备将这辆坦克运往北京做研究。
克格勃决定出手,他们决定派人潜入中国,在这辆坦克被运输途中,将其炸毁。
5月4日,克格勃选中了“基塔伊斯卡雅”特务学校的窦祥松,告诉他要交给他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任务。
窦祥松是谁?为何会选中他?
窦祥松,黑龙江省虎林县虎林镇人,父亲窦顺仁是一个地主恶霸。抗战胜利后,东北开始了土改,人民群众纷纷站出来揭发窦顺仁的恶行,之后窦顺仁被人民政府正法。窦祥松因此对人民政府怀恨在心。
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爹死后没几年,窦祥松就因调戏妇女和偷窃生产队种子被公安局逮捕,之后被判三年徒刑。
1961年,窦祥松刑满出狱,被遣送回原籍,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但由于他本性顽劣,恶习难改,经常犯错,被治保主任张秀英叫去训话,并在开大会时做检查。因此他恨透了治保主任。
1967年5月8日,这天夜里雷雨交加,窦祥松拿着刀踹开了治保主任家的门,杀死张秀英夫妇,然后逃到了苏联。
说来也巧,1969年,又是5月8日,正是窦祥松叛逃两周年的日子。这天夜里,一辆苏联边防巡逻艇悄悄越过乌苏里江中心线,将窦祥松送到中国岸边,然后扬长而去。
克格勃给窦祥松设定的外形装扮,是一个退役解放军的形象,其身份是退伍后饶河县公安局的一名公安干警,他此次是去密山县执行任务。背包里是克格勃为他伪造的工作证和介绍信,另外还有两枚高爆燃烧弹。
按照克格勃的计划,窦祥松绕道兴凯湖至虎林县,然后去密山县。从虎林去密山的途中经过一个小镇,小镇的西面会有一段长坡,长坡中间段有一个小桥,是运送T-62坦克的必经之路。
到时窦祥松就埋伏在小桥附近,卡车爬坡会减速,当卡车慢速经过时,窦祥松奋起将高爆燃烧弹扔进卡车,然后滚下路基,消失在密林中,就大功告成了。
当窦祥松走在兴凯湖的路上时,天刚刚亮,他招手拦下一辆拖拉机,给了司机10元钱,说明搭顺风车的来意。10元在那时可是大票,司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0元,所以司机高兴地同意了,并且亲自下来将窦祥松扶上后车斗。阔绰的窦祥松也引起车里人的注意。
过检查站时,窦祥松拿出了通行证和介绍信,并说明了身份和此去意图。凭一个边境小小检察员的眼光和能力,是不会识破克格勃找专家仿制的证件的。就这样,窦祥松顺利通关了。
窦祥松坐上车,对面还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叫庄树宝。
庄树宝也是虎林县人,他看到窦祥松后,内心很是惊诧。他虽然没见过窦祥松,但认识他爹窦顺仁,因为父子二人长得太像了,稍作思考后,庄树宝确认这一定就是窦顺仁的儿子,那个两年前连杀两人的重大嫌疑犯。
庄树宝平复了心情,想着不能打草惊蛇,一直坚持到窦祥松下车,看着他走进工农兵旅社后。庄树宝安排拖拉机司机和车上的另一个人守住旅社的前后门,然后自己跑去报警。
窦祥松在旅社里正在畅想着自己飞黄腾达的白日梦,突然门被破开,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被逮捕了。
经审讯,窦祥松供出了自己受克格勃指使,潜入中国炸毁T-62坦克的任务,并对两年前的杀人经过供认不讳。1969年9月,窦祥松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结语:如今那辆被我军缴获的T-62坦克,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它出厂后仅仅行驶了515公里。
T-62坦克前装甲厚度100毫米,它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没过多久,我国研制出了能穿透25厘米钢板的穿甲弹。
另外T-62坦克采用大口径滑膛炮,当时坦克火炮使用滑膛技术还是史无前例的;它的火炮双向稳定器,极大地提高了行进中的射击精度;大功率发动机的弹架油箱设计别具一格;多重防护于一身,大大地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它的红外线夜视瞄准镜,夜视距离可达800--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