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诗人表现出精神不正常的状态,甚至有的直接变成了精神病患者,以至于很多人疑惑,认为诗人本身就是精神病患者,只不过没有完全发作而已。
倘若诗人的精神病完全发作,就可能真的变成了精神病患者,不但写不出好诗,而且生活受到影响,甚至直接被送到精神病院。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偏颇,诗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写起诗来就不一样了,很容易进入一种捕捉灵感的状态,一旦获得灵感,就会被灵感支配,变得神神叨叨,不是那么自然了。在外人眼里看来,诗人的这种创作状态就是非正常状态,也是精神病发作的状态。诗人写诗,要获得灵感,才能写出独创性的语言,有独创性的构思。不然只是随便乱写,就成不了诗人,别人也不会看他的诗作。很多人写诗只是具有诗的形式,却并不具备诗歌灵动的内容和情感。有人自认为获得了灵感,写出来的诗歌却乏善可陈。语言功力欠缺,当然就没人读他的诗了。诗人必须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知道诗歌的构成形式。也知道诗歌应该写哪些内容,抒发哪些情感,而不能信马由缰,乱写一气。诗人有自己的律条限制,这种律条就是诗歌创作的规律。诗歌本身就是沟通人类潜意识的文体,很容易让人变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尤其是在古代,先民们在劳动中创作了号子,所有人跟着号子一起劳动,不仅协调了劳动动作,而且创造了巨大的合力,也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哪怕没有太多具体的内容,只有简单的号子,也可以让先民们共同遵守,共同吟唱,喊出来就是诗歌。
后来有了民间俚俗朴野的诗歌,也有了文人士大夫们喜欢创作的诗歌。诗歌出现了分化,有了高雅和通俗的区别,但创作诗歌的人一定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倘若用理性来创作诗歌,就只能写出宋代的哲理诗,但从根本上说,哲理诗不是诗。诗歌应该有灵动的才情,有诗人的真感情在里面,而不是蕴含哲理就完事了。创作诗歌的诗人要获得灵感,在灵感的支配下可以“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甚至有的诗人在灵感的支配下可以神神叨叨,自言自语,说上好几天。有藏民族的男人放羊,突然昏倒,醒来之后就变了声调,说话不像自己了,张口就是诗歌,还得唱出来,一唱就是三天三夜,原来他在吟唱藏民族失传的史诗《格萨尔王传》,而这个男人却不读书,不识字,根本就不知道诗为何物。诗歌具备通神的效果,而这种通神的效果就是沟通了大脑中潜藏的潜意识,也沟通了整个人类群体的智慧,跨越时空,产生了人们惊叹的效果。诗人要进入自己的创作状态,就很容易被人看成是精神病患者,因为他们神神叨叨的状态不像正常人,甚至说话的腔调都变了。就好像古代的巫师,降神之后要搞神灵附体,不仅声音和动作变了,有着一定的超级智慧,而这种智慧似乎就是受到神灵支配之后产生的结果。
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诗人,而是要看这个人能否沟通所谓的神灵,其实就是能否获得写诗的灵感,能否掌握诗的语言和形式。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不像正常人说话。因为正常人说话有一定的逻辑性,不会头上一句脚上一句,不会把语言弄得跳跃性很大,以免让人理解不了。可是诗人却不会这样,在写诗的时候,弄得语言有很大的跳跃性,似乎让很多人读不懂,但越是读不懂,读者就越要深究诗歌的内容。倘若诗人经常搞创作,就会具备这种跳跃性的思维,还会以为这种思维才是高级的创造思维。但在常人看来,这种跳跃式思维本身就是精神病患者特有的思维模式,并不是诗人特有的。倘若诗人用这种思维模式搞创作,就显得和精神病患者差不多了。有的诗人进入到这种创作思维中,不能自拔,结果产生了悲剧的效果。屈原的投江,李白喝酒造成身体的损伤,顾城杀妻之后自杀,海子卧轨自杀等等,有很多诗人走上了毁灭的道路。他们的选择不被旁人理解,就被旁人视为精神病患者的选择,而不是正常人的选择。
正常人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按照语言逻辑来,没有韵律也不要紧,只要能够交流就可以了,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误解。而诗人却不会这样,他们要讲究灵感的获得,要讲究语言方面的独创性,讲究韵律的和谐。一首好诗可以瞬间沟通人的潜意识,让人读完之后如饮甘醇,很容易被感染,认为诗人一定具有很大的才情,也一定是一个美丽的人,因为诗歌写得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而当人们真的见到诗人之后,却发现诗人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高大美貌,而是长满了胡子,样子有点猥琐,甚至不能溶于社会,要靠亲戚朋友帮助才能生活下去。人们想像的诗人和现实中的诗人是不一样的,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反差。就好像有人在网络游戏中是个叱咤风云的大侠,而在现实中却是一个底层打工者一样,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的形象出现了巨大的反差。诗人也是如此,在诗歌的世界里,他们可能是王者,而在现实世界里却可能是连饭都不会做的一个不能适应社会的人。
诗人和精神病患者只是一纸之隔,捅破了那层纸就是精神病患者,没有捅破就是诗人。诗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创作状态,进入创作状态之后,就像精神病患者一样,而出理那种状态,就算是正常人了。精神病患者却不一样,始终处在精神失控的状态,好像身体不是自己的,意识不受自己控制,最终发展成为精神病,不会做诗人了。有的诗人发展成精神病患者,有的精神病患者会做诗,两者差别不太大,但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倘若诗人不能自控,就很可能变成精神病患者,倘若精神病患者能够控制自己,就很可能变成诗人。自我意识与自控能力才是衡量一个人精神正常与否的标志,而作诗的状态和想法、作品并不是判断他是否是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