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大火之后,人人都在预测它所带来的第一波冲击,这必然会对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产生影响。而有的同学更是在互联网上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正月初十上午去公司,下午就被告知公司解散。
AI 的出现确实使很多小公司举步维艰,据说去年的项目没盈利,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实,而今年 DeepSeek 的出现更是让小公司的生存之路愈发艰难,不少公司难以为继,投资人的撤资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以往认为的一些稳定工作,或许未来也不再那么稳固了。
还是没扛过DeepSeek!第一批失业学生自述:别以为医学就是铁饭碗!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确实呈现出一种灵活的态势,不少高校鼓励学生灵活就业,考研和考编的情况也会纳入学生的就业率数据之中。不少辅导员会催促学生尽快签订三方协议。
选择灵活就业的大学生最担忧的是自己辛苦找到的工作,转眼间就可能被 AI 轻易替代。如今AI 的发展已成大势,难以阻挡。第一批受到冲击而失业的同学在网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有人学的是2005年处于最赚钱时期的编程行业,曾在大厂当码农,月薪可达3万,但发现自己有被替代的可能后,回家做起了餐饮,最后收益颇丰。这样的正面案例或许在提醒大学生们,面对趋势不应强行对抗。
还有人提到了一些所谓的“铁饭碗”行业,比如医学行业。起初大家认为只要学习与医学相关的专业,日后必定能捧上“铁饭碗”。像影像医学专业,原本看片子是人类医生的专长。
可如今影像医学是最早应用 AI 的领域之一,其效率是人类医生的120倍,将疑难杂症的误诊率降低了20倍。顶尖医院的外科已采用机器人学习腔镜手术。
有人因工作需求下载了 DeepSeek ,并输入相关主题,仅 3 分钟就生成了一篇完美的脚本,而这项工作若交给员工来做,三天也未必能完成。有人说,或许人类的所有工作最终都将交付给 AI 。
但其实大学生们所担心的并非没有工作可做,而是没有收入
未来工作岗位的减少或许并非最为可怕的,收入和分配方式必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是关键。如今并非只有纯文科面临被取代的风险,大学生都应具有危机意识。大学生在就业阶段需着重考虑技术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究竟如何,但这是具有选择性的。
不只是新闻学、写作、翻译等纯文科专业可能被取代,且取代的情况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那般片面。对于纯文科而言,需担忧的是其对标准化内容的生产。若大学生经验丰富,创意能力较强,且能够融入跨学科能力,那么在短期内做到行业头部,便无需担忧失业风险。
正如张雪峰所说,他至少不会被 DeepSeek 取代,因为他拥有自己独特的信息库。理工类学生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毫无警觉。理工科学生有时也需要从事一些重复性劳动,即便与技术相关,例如基础编程,如今的AI已能运行得极为顺畅。
会计和客服是许多理工科学生或其他专业学生未来可选的岗位,这些岗位的从业门槛较低,对学历要求不高,相应地对AI技术的要求也不高。与数据处理相关的,如金融分析以及前面提到的医学影像诊断,这类通过模式或套路就能进行识别的工作,AI的效率会比人类更高。
大学生主要应深化自身的创意,思考哪些是人类最擅长而AI无法取代的,比如与个性化要求、人类情感相关的,同时提升复合型能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