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运锬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1969年初春的大巴山,残雪尚未消融。我随着数百名城口儿郎,参军来到13军38师114团。我分配到1营步谈机班,同时与通信班的战友轮流给范欲南营长、段丙炎教导员担任勤务工作。


【本文作者(右)与同乡战友】

范欲南营长1933年生于安徽太和县,1949年入伍后历任战士、排长、参谋、作训股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职研究员。参加广西战役、解放大西南、云南边疆剿匪作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先后荣立甲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共8次。


【青年范欲南】

范营长身材高挑、眉目清秀、文静儒雅,颇具“军中人如玉,才貌似无双”的风骨。他十分讲究军容风纪,治军异常严格,决策极为果断,全营官兵无不对他充满了敬畏之感。特别是我们这些直接在他身边工作的官兵,更是从不敢有半点马虎与懈怠。

范营长知识渊博,军事素养极高,给人以“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的感觉。除此之外,他特别廉洁奉公、办事公道、治军有方,在当时部队的营连干部中,可谓一枝独秀。全营官兵都十分敬重和佩服他,并把他当作为人处世的楷模、治军习武的典范。

他下连队时,从不搞特殊化,总是同基层官兵同吃同住。有时,上级领导来营部办了招待,他也坚持在自己的工资中报销。

在部队管理、军事训练、指挥调度方面,他更是胸有成竹、威而不怒、毅然果断。在我们心中,他总是“运筹帷幄决千里,足智多谋歼万敌。尺间天地藏猛虎,指掌方圆隐悍罴!”


1979年春,担任团长的范欲南奉命率领团队深入越南柑塘等地,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西线的先遣部队,担任著名的对越自卫还击穿插作战任务。

当时,114团领受的任务是迂回穿插到越南奔西爱地区,切断越军345师退路,阻击越军316A师东援坩塘和老街。

穿插途中,因敌情不断变化,军部五次电令114团遂行攻打339高地等诸多穿插之外的战斗任务。但团队在命令和情况不断改变而不能如期穿插到奔西爱的情况下,首先攻克越北工业重镇坩塘磷矿,为我军全歼坩塘之敌发挥了关键作用。


【郭春生师长(左二)与范欲南团长(左三)在前线指挥攻打339高地】

由于作战勇敢,靠前指挥,上级给范欲南团长记了战功。因年龄等诸多原因,战后上级下达了宣布范团长转业的命令。

接到转业命令,范团长五味杂陈、心绪难宁。许多官兵闻讯后,纷纷前来看望和宽慰这位令人尊敬的首长,却找不到他的身影。原来,他依然如故蹲在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切磋,并撰写《山岳丛林地带步兵战术教程》和《亚热带反特工作战教程》去了。因为率团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作战实践,范团长更加坚信:只有坚持走改革强军、科技强军的路子,人民军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范团长(中)与战士一起切磋战术课题】

1981年4月的一天,总参张震副总长随机视察部队,来到了范团长所在的114团,点名道姓地要即将离队的范团长汇报“把外军研究作为部队训练的突破口”这一课题,并亲自观看了实兵演练。

在回程路上,张震副总长对陪同的军区领导说:“为什么像范欲南这样有头脑、有志向的团长,非要让他转业?这样的好干部,难得,一定要留下!”于是,上级撤销了范团长转业的命令,安排他平级调任师副参谋长,主持师、团两级战时司令部工作改革试点。


在改革研究中,急需一台电脑计算数据,于是师里向上级打了报告申请费用。当时因经费紧张,加之大家对使用计算机这种新鲜的“洋玩意”认知又不统一,有的甚至认为这是“花架子”,所以经费申请落了空。最后,师里只好从生产费用中挤出钱来买了一台电脑。

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探索与磨砺,范欲南带着骨干总结出了“战斗文书图表化,工具器材制式化,常用数据标准化,电讯语言规格化”等一套经验,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指挥运转效能。北京、兰州、南京、广州等许多友邻军区纷纷前来学习取经。师、团立即将经验材料上报,但因为认识不统一,材料中途被压了下来,直至军区闻讯派人前来了解后,才最终上报。


师、团的官兵抱怨说:“我们这里的研究试点,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范欲南却淡然说:“我们改革不是为了图名气,捞表扬,而是为了提高指挥管理效能,不管别人怎么看,这条路我们都坚决走定了!”

这一年初秋,军区组织两个师开展进攻演练,有人说,38师只能按老办法比赛,搞新花样只有你们一家,不好评比!

但范欲南坚持道:“评比不是为了争名次,而是检验指挥机关战时的效率。决不能把改了的东西又拉回老路上去。”师领导坚决支持范欲南的意见,并用范欲南探索的新方法组织指挥战斗,仅仅用了15分钟就顺利完成了任务,而另一个师用老方法,整整花了3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

在之后的多次演练中,范欲南所在师运用新方法,轻而易举地战胜了对手。范欲南的这些成果,受到成都军区和军事科学院专家的高度肯定。总参通过录像,在全军战区参谋长会议上专题推广了范欲南牵着试点的成功经验。


1983年4月,范欲南突然接到提前休息的通知。他还不到年龄就被安排休息,师领导对此迷惑不解,于是向成都军区直接提出挽留范欲南继续领导38师改革实验工作的请求。数月后,成都军区撤销了范欲南提前休息的命令,调任成都军区陆军学校副师职研究员。但因38师急需范欲南继续领导战时司令部工作改革的任务,经协商,范欲南留下来继续主持师改革组工作。

利用宣布转业和提前休息的两次空档时间,范欲南以“焚膏油以继晷,钻燧石以取火”的精神,锲而不舍地钻研军事科学,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学习《运筹学在军事上的应用》等书籍。但其中“马尔科夫过程、蓝彻斯特线性律、运筹学和概率论及统计学中的定量分析运算”等,弄得他这个年届半百之人头晕目眩、眼睛红肿。尽管如此,他依然不屈不挠,扎进书海之中。他甚至多次抽空前往营区附近的地方学校,再三向数学老师请教。地方学校的老师,无不为他渊博的知识和不耻下问的精神而感动,对他肃然起敬。

一次,为了破解图像函数里面的一道公式,他还跑到基层连队,找了几名正在复习报考军校的战士,和他们一起连续挑灯夜战搞运算,最终获得了满意的答案。


由于范欲南坚持革新、锐意进取,仅仅一年多时间,他领导的改革小组,就获得了一万多高价值的改革数据。军事科学院的领导主动邀请范欲南前去检测拓展和深化推广科研成果。

不久,成都军区司令员王成汉亲自提出:“要对范欲南的革新给予应有的表彰!”随后,部队给范欲南记了功。

1985年春,范欲南应邀在全军“军事统筹法学术会议”上,宣读了《用统筹法优化战时司令部工作》的论文。他的发言,赢得了全体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并获得了会议的最高奖项。

其后,范欲南在开发微机的实践基础上,连续撰写了《以时空、位置、行动的性质为核心,用微机实现地图网络式战斗命令》《谈对策论的第二产品——指挥人员的智力开发》《热带山岳丛林地带战役防御评估系统简论》等科研成果论文,并三次获得了全军军事统筹学会的奖励证书。

1986年仲夏,成都军区在南疆组织了大规模的战役演习。范欲南带着自己的科研革新成果,参加了导演部集团军联网、微机引入军事和建立战役评估系统的实践,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军区司令员傅全有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范欲南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又马不停蹄地拓展科研成果。他建立了《尺度集》和《评语集》,运用模糊集合原理,通过模糊关系的合成处理,输入微机后,把抽象尺度变成了记实尺度。建立了部门目标管理、干部考核、作战要点、指挥员素质等一系列评估系统,进而使部队的管理如虎添翼!

临近退休之际,范欲南还在孜孜不倦地攻克新的军事科研领域“预测——战争未来学”……

通过认真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创新,范欲南成为自学成才的优秀指挥员和智慧型军事学者,多次参加全军学术会议,并成为我军军事运筹学会会员、军事统筹学会理事,先后在全军学术会议和全军、全国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临近退休时的范欲南】

后来,范欲南在副师职岗位上退休,住进了遂宁市的军队干休所。退休之后,他依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倡导并主编《晚晴》季刊达10年之久,使之成为四川省具有重要影响的内部刊物,直至2020年溘然长逝。

回顾老首长范欲南的军事科研生涯,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