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2日讯 2月11日下午,蛇年首期“社区月课”在泰安市泰山区傲徕峰社区开课。泰山区委老干部局邀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指画代表性传承人陈树勇来到社区进行现场教学,讲解传授指画创作技巧。


课堂上,陈树勇以手代笔,指掌并用,墨色在纸上自由舒展,浓淡相宜,一幅荷花图跃然纸上,向社区居民展示了精湛的指画创作艺术,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是泰山区成立“银辉非遗传承团”,助力全区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泰山区按照全市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三助一建功”系列活动的部署安排,挖掘辖区非遗内涵,积极整合非遗项目,组建了由10名老工匠、老艺人、老专家参与的“银辉非遗传承团”,引导他们当好非遗保护传承研究员、宣传员、指导员、推广员“四大员”,在助力文旅融合、助推“改革创新年”中绽放银辉力量。


传承团成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深入挖掘和整理地方文化资源,撰写研究报告,当好非遗保护传承的研究员,为非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泰山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从艺70余年,练就了泰山皮影戏独有的“十不闲”绝技,三次将泰山皮影戏演进联合国总部。在坚守传承的同时,范正安也注重创新,自己编曲目、制作皮影、表演了许多反映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等内容的新戏。在范正安的积极呼吁和努力下,泰山皮影戏已经作为泰安市的校本课程进入了泰山学院、泰安师范附属学校等60余所学校。泰山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成立了皮影艺术社团,开设了泰山皮影戏选修课。

传承团成员还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商圈、进高校“五进”活动,当好非遗保护传承的宣传员。传承团成员、泰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伟娟在泰山冯玉祥小学成立“纸言剪语”志愿服务队,多次参加齐鲁文化乡村旅游节、黄河文化大集、泰安市非遗市集等活动,让剪纸在泰山脚下有了更好更快地传承、传播与创新。刘伟娟还多次助力市、区文旅部门接待国内外文化交流团队体验中国剪纸;剪纸作品被市委宣传部选送日、韩、美、澳、意等国家,极大地推动了泰山文化走出国门在海外的广泛传播,也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海外同胞们的归属感。

泰山区还引导传承团成员担任授课教师,义务教授传承传统技艺,让非遗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弘扬传统文化,当好非遗保护传承的指导员。传承团成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陈义是“泰山陈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义先后在十余所学校开设太极公益课,受聘担任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学院岱溪书院客座教授,累计授课学生已达13000余名。传承团成员、指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树勇担任泰山区老年大学社区月课授课教师,通过理论宣讲、做手指操、示范教学、指导作画等形式,为社区老年学员教授指画技艺。在陈树勇的创新传承下,指画技艺先后走进小学课堂,走向全国各地乃至欧洲,这门古老的艺术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所知。

以“非遗+”为突破口,传承团成员在乡村振兴、文创开发等领域多点发力,加强产才联动,推动业态融合,推动非遗技艺向非遗产业转化,当好非遗保护传承的推广员。传承团成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煎饼代表性传承人李振安带领团队,打造泰山煎饼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向村民传授煎饼制作技艺,成立“全域游传媒”和“全粒粮食品科技”公司,形成了健全完善的煎饼供销产业链。依托“泰山煎饼村”这一品牌,南黄崖村日产煎饼达5000公斤,每公斤价格提高0.2元,每户一年就能增加7000元的纯收入。泰山杨氏葫芦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秀文,在泰山区财源街道清真寺社区红石榴文创中心,与加工企业产生合作模式,把葫芦文化发展成一种文化产业,将泰山葫芦雕刻和旅游相结合,传承葫芦文化、泰山文化。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通讯员 谢梦真 泰安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