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般而言,最重的刑罚无疑是抄家杀头,仅次于砍头的就是流放,这可是相当严厉的惩罚。

说到流放,自然是不会找到那些山清水秀,富得流油的地方流放



流放之地说起来大都是一些偏僻的,且自然环境十分严酷的地方,那么古代最出名的四大流放地,你知道是哪里么?



先说房陵,说起这个地方,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哪里,甚至很多湖北的小伙伴,对于这个地方也未必熟悉。



但说这个地方的另一个名字,很多人就知道了,在现代叫做房县,是湖北十堰下面的一个县。

刚才说了,流放之地,往往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极其偏僻,穷山恶水。

这话如果被十堰的小伙伴看到,恐怕是一脸无辜,按理说湖北在中国的版图中也算是中间的位置了,怎么会跟偏僻扯上关系呢?



其实这要追溯回秦汉时期,早在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位于中原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西,山东,河北一带,充其量,山西和安徽也算得上中原的边缘。

因此,湖北在当时,可不就是秦汉等王朝的偏僻之地了。

虽然秦汉时期,我国的版图一路向南,控制到了南海乃至于中南半岛的北部。



但实质上,在秦汉时期,华南,西南甚至长江以南的大部地区,人烟稀少,并不是富庶之地。

这主要是因为南方天气湿热,不但更容易引发传染病,还有无数的野兽出没,这对于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人来说,就不适宜生存了。

所以,在西周,秦汉等朝代,房陵就成了最早的流放之地。



众所周知,十堰所在的湖北西北部,其实正处于秦岭的东南部,大巴山的东部,著名的武当山就在十堰,这里山高林密,地势崎岖,在古人的眼里,无疑是流放的好去处。

所以这里就成了第一代流放之地。



不过随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口逐步南迁,湖北也渐渐成为了繁荣之地,房陵的流放历史也就逐渐终结了。



房陵的流放历史终结之后,古代人总要找个新的地方流放犯人,于是更加靠南,气候更加炎热潮湿,蚊虫鼠蚁,各路野兽更多的岭南,就成了新的选择。



岭南指的其实就是南岭,岭南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和广东两省。

众所周知,广东和广西的地势并不平坦,除了像珠三角这样的冲积平原之外,大多数地方都是丘陵为主的山地形态。

再加之华南地区雨水丰富,几乎只要有山沟沟就有河流存在,而且南方潮湿,丛林之中经常弥漫雾气,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瘴气,这样的环境在古人看来无疑是相当严酷的。



所以,岭南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流放的目的地。

事实上,在秦汉时期,虽然岭南地区已经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之中,但实际上,中原王朝对于这一带的管辖并不充分。

这主要是岭南距离中原腹地实在太远,再加上山水阻隔,使得这里天然的就与中原地区有隔阂。



当年生活在华南地区的原住民,在历史上也是经常叛乱,尤其是在中原王朝衰落的时候,也经常会拥兵自重,成为一方独立的天地。

因此,早年间中原王朝向岭南流放犯人,除了是对犯人的惩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些人来自中原。



即便是犯人,但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会对岭南进行,再加上犯人要流放,就必须要在岭南设置专门的衙门和机构来管辖犯人,这也实质上加强了对这一带的统治。

汉武帝时期,汉朝朝廷就曾派兵征讨岭南,并且在这里设置郡县。

自此以后,岭南不但彻底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也逐渐的摆脱了刀耕火种,进入到农耕文明时代,经济也开始大踏步的发展起来。



不过在漫长的王超更迭,岭南还是被认为是不毛之地,一直都是流放重刑犯的所在。

说完了岭南,另一个常见的流放之地便是崖州了。

崖州是哪里呢?这个地方现在就很有名气了,就是海南的三亚。

在古代,崖州可不是一个好去处。



要知道,当时古人已经知道海南是一个岛屿,四面环海,在现代人们把三亚当成旅游度假的圣地,蓝天白云,阳光沙滩,实在是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去处了;

但在古代人的眼里,这样的环境,可是流放犯人的好去处。

一方面,四面环海,就不怕犯人逃跑。

另一方面,海南终年高温,暑热难耐,再加上古代可没有那么多防暑降温的工具,这里可是最好的惩罚犯人的所在。



事实上,海南虽然开发的历史很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但是因为古人的航海技术有限,即使中原王朝对海南岛已经完全掌控,但是依旧没办法大规模的移民至此。

所以,一直到隋唐时期,海南都是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

譬如强大的隋朝时期,偌大的海南岛竟然只有10个县,而且海南的县相较于其他省份而言,规模小,人口少。



直到唐末,海南岛才迎来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开发

当时,唐末农民起义频繁,随着唐朝的灭亡,中原地区更是进入到五代十国的战乱年代。

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陷入战争之中,老百姓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自然而然要向南方迁徙,因此,一直到宋朝建立,五代十国时期,海南反而迎来了大发展,有无数北方人南迁至此。



到了两宋时期,随着海运兴盛,海南才逐渐发展起来。

不过尽管经过了几百年的建设,海南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在这一时期,这里仍旧是流放的主要目的地。



比如苏轼,就曾经被流放到崖州。

宁古塔



宁古塔可以说是最出名的流放地,这主要是因为清宫剧的流行,让人们迅速的熟知这个并不算出名的流放之地。



不管是房陵,岭南还是崖州,其实这些地方都主打一个暑热难耐,但宁古塔却是所有流放之地的一个例外,这里主打一个苦寒。

宁古塔是真的冷,因为位于黑龙江的牡丹江市,黑龙江有多冷,不需过多形容,大家也一清二楚。



尤其是最近几年,尔滨火了,人们对这里的极寒天气有了一个很清楚的认知。

事实上,宁古塔的寒冷比起大城市哈尔滨来说,有过之无不及,要冷的多。

还是那个原则,古代选择的流放之地,从来都不是环境优美,富得流油的地方,唯有那些偏僻的,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才最适合流放。



在清朝,因为当时的东三省开发程度还不高,毕竟东北地区冬季漫长,气温也非常低,经常处于严寒之中,所以这里在清末民初走西口之前,真的是地广人稀,自然环境相当恶劣。

这些重刑犯被流放到这里,再合适不过。

很多犯人来到宁古塔之后,根本就受不了这里漫长严寒的冬天,很多人坚持不了几年就因为身体的原因,而濒临死亡。



可谓是折磨人的好去处。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犯人聚集于此,事实上却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古代能够被流放的人物当中,其实大多是饱学之士,官员



比如水浒传中,宋江,林冲,武松等都是小吏出身,本身就文化人,但他们都被流放了,再比如甄嬛传里的甄嬛的父亲,那也是大理寺少卿的职位,因言获罪,被流放宁古塔。

这些人其实都是文人学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这些人来到流放之地,虽然是服刑,但却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时至今日,房陵,岭南,崖州和宁古塔,早就不再是偏远之地;

而是建设成了一座座欣欣向荣的城市,甚至当地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地方,在古代竟然这样的定位,也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如下:
【1】《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 。” 这里明确提到秦始皇将嫪毐党羽四千余家流放至房陵。



【2】《宋书・州郡志》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 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这里边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前南方相对未充分开发,人口稀少。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 214 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明确当时岭南地区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且有将罪犯等流放至此的记录。



《通志》中宋人郑樵对岭南是否属九州之地进行考证,古代岭南不在传统 “禹贡九州” 封域之内,被视为化外之地,这也使得它成为流放地的选择之一 。
宋之问《度大庾岭》等诗作就反映了其被贬经历,在宋代,据学者统计,史料记载被流放到岭南且有名有姓的官员至少有 491 人。



【4】两宋时期海运兴盛,海南进一步发展,南宋名臣李光被贬海南时,在《庄简集》中记载 “近年风俗稍变,盖中原士人谪居相踵故也”,足可见流放官员等对海南发展的影响。
【5】《研堂见闻杂录》记载:“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 此地气候寒冷,多恶劣天气,八月常下雪,雪后即冻,到来年三月才解冻,常年冰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