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12日讯 1月26日凌晨5点,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五楼陆续亮起几点莹莹灯光。罗法官和江法官正在办公室里整理着53份调解协议书。窗外,零星的鞭炮声提醒着——距离除夕仅剩43小时。

“罗法官,我们跟公司的劳动争议,真的能协商下来?”两天前,龙岩某汽车公司前员工小雪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完字,惴惴不安地问道。

1月2日,53名员工来到新罗法院立案大厅,有的员工灰蓝色的工装上,还沾着机油污渍,眼神既期待又不安。2024年10月,他们曾效力的某汽车公司因经营不善倒闭,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失联,股东杳无音信,悬而未决的420万余元工资与经济补偿金化作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立案后,如何联系上张某成了最大的问题。面对似乎永远忙音的电话,法官没有放弃。在坚持拨打16天后,终于听到电话那头的回应:“我愿意调解。”罗法官立即与员工老陈等人视频连线,告知已联系上张某的消息。视频里,老陈等人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曙光初现,案件虽依旧困难重重,但罗法官等人却始终斗志昂扬,迎难而上。核对工资单、计算补偿金、整理证据材料……法官连续加班三天,终于在2025年1月20日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然而,命运似乎开了个玩笑。1月21日下午,法官再次联系张某时,才得知他因另案被泉州某法院司法拘留。消息传来,视频那头一片哗然。“我们的工资是不是又要打水漂了?”有员工红了眼眶。

“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法官的承诺掷地有声。他们迅速与羁押张某的拘留所联系,在得到对方支持后,决定前往泉州完成这场“特殊”的调解。

1月26日清晨7点,承载着53份心愿的警车驶出新罗法院,疾驰向泉州。2小时50多分的车程里,法官在车上反复推敲着每一个细节,生怕出现任何纰漏。

10时15分,拘留所调解室内,张某看着调解协议,迟迟没有落笔。“张总,您听。”法官推开调解室的窗户,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员工们的孩子正等着这笔钱买新衣过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也应当结清工资并支付相应经济补偿金……”听着法官的话语和窗外的鞭炮声,张某低着头陷入沉思……


龙岩某汽车公司部分前员工到新罗法院签订调解协议

15时28分,第53枚鲜红指印落下。阳光透过铁窗照在调解协议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晕。走出拘留所,罗法官立即拨通视频电话:“老陈,成了!”视频那头,爆发出欢呼声……

夜幕降临,53份调解协议整整齐齐码在法官的办公桌上,窗外的龙津河畔,已有心急的孩子在放烟花,金色火星划过夜空,照亮新罗法院一楼大厅侧柱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八个大字。

(本报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曹晓丹 罗晓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