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兰是一位农村妇女,六十岁,头发已经有些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她性格淳朴、节俭,眼睛总是能不自觉地盯着家里的每一分钱。她和老伴儿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日子过得清苦但也安稳。唯一让她感到自豪的,就是那在县城上班的独生子——李晓峰。
晓峰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一直很好,长大后考上了省城的大学,然后留在了省城工作。作为母亲,翠兰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特别是晓峰现在年纪不小了,虽然不急着结婚,但她总在心里憧憬着有一天,能抱上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这一天,翠兰早早就起床了,准备去邻村的一家小店买些年货。冬天的清晨,天还没有亮,空气冷得刺骨。她刚打开门,看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妈,我今天不回去了,忙工作呢,年货你自己准备吧。”
翠兰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将电话拿离耳边,叹了口气:“晓峰,每次都这样。就不能回来看看我吗?”
一个月前,翠兰收到了儿子发来的微信:“妈,明年春节我请你来省城过年,怎么样?”她激动得差点哭出来。儿子终于答应了,不再是空洞的承诺。这一次,她决定去找晓峰,毕竟已经好多年没见面了。
几天后,翠兰收到了儿子发来的车票,看到那张火车票时,她愣住了——那是一张绿皮火车的无座票,时间是一个下午,地点是离她家两千多公里远的省城。翠兰看着手机屏幕上的信息,心里有些不满,拿着票走进厨房,正好碰上老伴儿。
“老李,晓峰给我买了票,怎么是绿皮火车的无座票?这不算离谱吗?两千多公里的路程,怎么能这么安排我?”翠兰满脸愁容,话语中带着几分不解和埋怨。
老李从炉子旁站起来,擦了擦手,嘴角微微一扬:“也许他是忙,没顾上。你看,过去还不是坐过几次无座的火车。没啥,路上辛苦点,咱就将就。”
翠兰无奈地摇摇头,但心中却对儿子有了更多的疑问。她明明感觉到,这次儿子买票的态度,显得有些冷淡,甚至带着些许不耐烦的意味。
临行前的早晨,翠兰提着行李箱,老李站在门口送她:“路上小心,记得给晓峰打个电话。”
翠兰点了点头,走出了门,心里还在想着那张绿皮火车的无座票。火车站人来人往,她站在人群里,等着列车的到来。心里想着,或许真的是工作太忙,儿子没时间顾及她的感受。
列车终于到站了,翠兰爬上了拥挤的车厢,按照票上的位置找了个空档坐下,开始翻看着手机。电话响了,显示的是儿子的名字。
“妈,到了吗?”晓峰的声音传来,听不出任何情绪。
“嗯,刚上车。”翠兰简单回应。
“好,辛苦你了,先坐着,到了省城我去接你。”晓峰的声音没有太多温度,只是像在交代一件普通的事情。
翠兰心里一阵不舒服:“你怎么给我买了个无座票,怎么也不想想我一个老太太,坐这么久的车,得多累?”
电话那头的晓峰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突然爆发出一阵急促的声音:“妈,你能不能理解一下?你知道我有多忙吗?你自己挑的时间,就是临时决定要来,我根本就没有时间安排其他的票!而且,现在高铁的票又贵得离谱,我哪有那么多钱给你买!你自己想办法坐就好了!”
翠兰愣住了,手机屏幕上的话语打击得她有些迷茫。她没想到儿子会这么咆哮,尤其是在电话里。她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忍不住低声嘟囔:“我就想来看你,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这时,翠兰看到周围的一些人也看向她,眼神中带着些许不屑,她顿时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让大家听到了电话的内容。她挂掉电话,低下头,感觉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压了一下。
当翠兰终于在数小时后抵达省城时,已经是深夜。她的腿有些酸痛,背也有点僵硬。她拎着沉重的行李,站在站台上,低头揉了揉发麻的双腿。就在她以为儿子会出现在站口时,手机又响了。
“妈,我在路上了,等着,马上就到。”晓峰的声音,这一次听起来有些不同,似乎是带着几分急切。
翠兰点了点头,心里的那股委屈似乎渐渐平复了些。她想起了儿子平时的忙碌,想到自己总是无条件要求他陪伴,却忽略了他其实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压力。她放下了心中的怒气,静静地等待着。
十分钟后,晓峰的身影出现在站口,他一身西装,带着墨镜,身形挺拔,看起来已经是个成熟稳重的男人。看见母亲,晓峰愣了愣,随即走过来,把她的行李提起来:“妈,辛苦了,走吧,回家休息一下。”
翠兰看着儿子,突然觉得自己的心情轻松了很多。她微笑着摇摇头:“你不容易,我也知道。”
晓峰低头看了看母亲,突然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妈,对不起,刚才那话……我没控制好情绪。”
翠兰轻轻叹了口气:“没事儿,妈知道你不容易。”
那一刻,翠兰终于明白,儿子并不是不爱她,而是他有太多压力,也有他自己需要面对的困难。而她,作为母亲,也该学会理解,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苛求。两千公里的路程,远的不仅仅是地理的距离,还有彼此之间那一层层的隔阂与理解。
她和儿子并肩走出了车站,寒风中,两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