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一味药就像是身体里的“抽水机”,对消除肿胀可有一套啦,这味药就是防己。
防己呢,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也叫汉防己)或者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也叫木防己)等的根。汉防己主要产在安徽、浙江、江西、湖北这些地方,以前大多在汉口集中买卖。因为它药材质地比较坚硬,分量重,粉性还比较大,所以就有了粉防己这个名字。广防己呢,主要产在广西、广东一带,所以也叫广防己。
在古代的一些医书里,对防己也有不少记载哟。《神农本草经》说它能对付一些病症,还能排除不好的东西,让身体的排泄更顺畅。还有一本叫《金匮要略》的书里有6个方子都用到了它。
下面咱来看看防己在具体方子里的情况哈。
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4两):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里防己黄芪汤里防己的用量和其他方子不太一样,黄芪才一两一分。有个日本医家叫丹波元简,他认为《金匮要略》上的用量是后人改过的,而另一本叫《备急千金要方》里记载的才是原来的方子。按照《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风痹门的记载,防己用的是汉防己四两,这么看来,防己黄芪汤就是防己用得最多的方子啦。这个方子能对付一些和风湿有关的不适,症状有身体沉重、出汗、怕风等。还有《外台秘要》也记载这个方子能治一种类似风水的问题,症状有腰以下肿,甚至阴部也肿,关节活动都不方便呢。从这两本书的记载能看出来,这个方子主要是治疗出汗还肿的病,特别是腰以下肿得厉害。
-次大量方(3两):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能对付一种叫皮水的病,症状有四肢肿,感觉水气在皮肤里,四肢还会微微颤动。还有一本叫《金匮要略》的书里说皮水这种病,脉也是浮的,外面症状就是脚肿,按下去就看不到手指印了。很明显,这个方子主要是治水肿,而且特征是下肢有凹陷性水肿。
上面这两个方子都有防己和黄芪,这就提示我们,防己和黄芪一起用可以治疗下肢凹陷性水肿哦。
最简方(4味):己椒苈黄丸
己椒苈黄丸能治一些肚子胀、口舌干燥的情况,这是因为肠间有水气,不过这里防己的作用不太明确。
其他方:防己地黄汤
防己地黄汤主要治一些表现像发狂一样,乱走,自言自语不停,没有寒热的感觉,脉是浮的症状,这里防己的作用也不太清楚。
仲景方根
防己黄芪这个组合主要是治疗下肢水肿的,像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这些方子都是。
药证发挥
防己主要是治下肢水肿的哟。这种水肿一般按下去就像泥一样软软的,还可能伴有腰痛、腰重,膝关节疼或者活动不方便,身体感觉沉重,甚至肚子胀、喘气急促等症状。要是全身都肿,那大多是另一种药麻黄管的;要是只有脚肿,还关节屈伸不利,那就是芍药管的;要是两下肢水肿,大多就是防己管的啦。
防己和泽泻都能治水肿、让小便更顺畅,不过泽泻还能治眩晕,防己能治关节疼痛,它们的作用部位不太一样。防己和黄芪也都能治水肿,它们经常一起用,但是也有区别哦。黄芪主要是治出汗还肿,适用范围比较广;防己主治的范围窄一点,就是下肢肿还关节疼。
传统上觉得汉防己主要治水,多用来治水肿;木防己主要治风,多用来治关节痛。而且传统认为防己苦寒,不能大量用。最近发现马兜铃科植物的广防己可能会损害肾功能呢。
常用配方
- **防己黄芪汤**:防己12克,黄芪15 - 30克,白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出自《金匮要略》)
这个方子可以用来治疗关节疼、下肢水肿、口渴、出汗而且脸黄肿的人。
- **四妙丸**:防己12克,黄柏10克,苍术12克,牛膝20克。(出自《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这个方子能治两脚水肿麻木,下肢没力气,身体发热、出汗黄,小便不利而且还黄赤的症状。
文献摘录
《本经疏证》说:“防己这东西,里面有黑纹贯穿在黄肉里,用来对付水侵犯脾脏,没什么疑问的。不过仲景治疗一些和风水、皮水有关的问题,像身重、出汗恶风、水气在皮肤里、四肢肿、微微颤动这些情况,都和防己的作用相符。”
《药征》也说:“防己主要是治水的。防己有汉防己和木防己两种,我们家用的就是所谓的汉防己。”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自己买药吃可能有风险哦,一定要在专业中医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症状来调整药方,千万别自己瞎用药呀。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