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沙市望城区发布的《2025年事业引才博士公开引进公告》,在网络上被网友骂惨。
为啥呢?就因为这招聘要求博士年龄28周岁及以下,优秀的才放宽到30周岁。
咱先算算这年龄账。
正常情况下,本科毕业22岁,硕士毕业25岁,博士基本学制4年,这么一算,毕业都29岁了。这28岁的门槛,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把不少按正常学制读书的博士拒之门外。
难怪网友们都说:“这不是为难人嘛!”“能28岁前毕业,要么是直博,要么是海外水硕吧。”这质疑声,那是一浪高过一浪。
不过,望城区委组织部也很快做出了回应,说年龄能放宽到30岁,28到30岁之间的都能正常报名,只要把获奖经历啥的填在报名材料里就行。
还表示他们招聘更倾向于年轻化的干部,要是有更年轻又优秀的人选,那肯定优先考虑。虽说放宽了年龄限制,但这“年轻化”的倾向,还是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
在我看来,望城区想引进年轻人才,优化人才结构,这想法没错。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能给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思路。就像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年轻的技术人才不断创新,推动着行业飞速发展。
而且,年轻人才可塑性强,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为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但咱也得看到,年龄可不代表一切。那些年龄稍大些的博士,他们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深厚的学术积累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就好比一个在科研领域深耕多年的博士,他可能参与过多个重大项目,解决过无数难题,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不是年轻人短时间能积累起来的。
在一些需要深度和稳定性的工作中,他们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要是只看年龄,把这些经验丰富的人才拒之门外,那多可惜啊,说不定还会错过很多能为地区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
其实很明显可以看出,中部城市对于人才是畸形的,不想着提高人才待遇和生存环境,只想着摘果子,使唤劳力。本质上是地主思维。
建议长沙学学杭州。
从这次事件,也能看出当前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带坏了头。
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喜欢用年龄来“一刀切”,设置各种年龄红线。35岁门槛常见,现在28岁的也来了。这不仅涉嫌年龄歧视,还让很多有能力的人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其实,人才的成长路径是多样的,有的人工作几年后才决定读博深造,有的人经历了间隔年才确定人生方向。他们的选择应该被理解和包容,不能因为年龄就被否定。
我觉得,招聘单位在引进人才时,得把重点放在才能和岗位适配度上。比如,一个岗位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那就着重考察候选人的创新成果和思维;要是需要有团队管理经验的,就看看他们过往的管理经历和成绩。
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人才,这样才能选拔出真正合适的人。
不要因为年龄,让人才们寒了心!
请动动发财小手,点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