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

在革命时期,由于缺少麻药和手术工具,许多战士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有人活了下来,却是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余秋里,便是其中之一。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解放军总财务部部长余秋里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了共和国的一位管钱的独臂将军。

一次,在与余秋里谈话时,毛主席提到他的名字,说:“秋里,秋里,你这个名字很有诗意啊!”

听了毛主席的话,余秋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主席,我这个名字其实很土。小时候家里穷,请不起先生起雅名,所以家里人就把我叫狗娃子。后来参加了红军,领导问我叫啥名字,我说不上来,又问我是啥年月日出生的,我回答说我妈说我是割谷子后的秋天里生的。领导一听就说,那你就叫余秋里吧。”

余秋里虽然认为自己的名字土,但毛主席却没有赞同,而是说:“好嘛!秋里这名字蛮好的,秋天总是个丰收的季节,又是火红的岁月。”

此后,余秋里才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满意的态度。

1957年5月,国家对余秋里的工作进行了调动,任命他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后又担任了总后勤部党委第二书记。

1958年1月,余秋里接到通知,要他到中南海怀仁堂去, 周恩来总理要找她谈话。



简单的寒暄后,周恩来总理对余秋里说:“秋里同志,中央决定调任你当石油部部长,我先给你打声招呼。”

在余秋里看来,这个工作太重要了,自己没有专业的技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万一出现问题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要怎么向党和人民交代。

想到这些,余秋里对周恩来总理婉拒道:“总理,我是个泥腿子,担不起这个重担,还是让别的同志出任吧。”

听了余秋里的话,周恩来总理说:“你别着急,只是给你打声招呼,你回家也考虑考虑。”

不久后,余秋里便接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电话,要他到中南海颐年堂接受毛主席的召见。

那天,在余秋里到达颐年堂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在那里等他了。

看到毛主席时,余秋里快步来到毛主席面前,给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大声说:“主席好!”



随后,毛主席将余秋里让到座位上坐了下来,将一份文件交给余秋里,并对他说:“秋里同志,这是我国的石油数据报告,你看,偌大一个中国竟然连一块油田都没有,真是令人心痛。我想让你去石油部当部长,带大家找到油田,帮国家脱掉‘贫油国’帽子,你看怎么样?”

从毛主席的话里,余秋里听出了石油部部长的责任重大,便诚实地说:“主席,我知识不足,不适合这个岗位……”

听了余秋里的话,毛主席鼓励他说:“知识从实践中来,只要你肯学,就一定能学会。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准备准备,过几天去石油部报到。记住,有我给你撑腰,今后你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鼓励下,余秋里这才接下了石油部部长的职务。

2月,余秋里的任职命令下达,正式担任了石油工业部部长。此后,余秋里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奋战在石油战线上,为新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而努力。

那时候,人们总会看到只有一只右臂的余秋里,兢兢业业地为工作奔忙。事实上,余秋里并非生来就是一只手臂,他的左臂是在革命过程中失去的。



1914年11月15日,余秋里出生在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因为家里贫穷,余秋里的父母没有钱请先生取名,便给儿子取了一个好养活的名字,叫做狗娃子。

1921年,父母凑了一些钱将儿子送到私塾读书。后来,因为实在付不起学费,余秋里只得辍学回家,帮助父亲种田,减轻家里的负担。

1929年,吉安地区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此时,余秋里无法忍受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剥削和压迫,奋起反抗,参加了农民暴动,并被编入红军儒林赤卫大队。

1931年5月,余秋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入党后,余秋里在党的安排下,在吉安永阳军事部工作。

后来,余秋里在一次战斗中负伤,便转到了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作,后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二连指导员。任职期间,余秋里参加了湘赣苏区的反“围剿”作战。



1934年8月,在跟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时,余秋里被任命为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

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期间,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政委余秋里率部担任红2军团前卫,为部队开道。

1936年,在长征到云南乌蒙山区时,余秋里奉命率部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在选择进攻路线时,突然被敌人射来的一排子弹击中左臂。

当时,余秋里的伤势非常严重,他的左手腕关节、次骨、臂骨之间已经被击碎,骨头白桩已穿出皮肉,两根筋露在外面微微颤动,喷涌而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

然而,余秋里却没有离开火线,而是咬牙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战士们强行把他捆在担架上,才被送下了山。

当天晚上,在宿营的时候,余秋里的左臂肿得非常厉害,剧烈的疼痛扰得他无法入睡。于是,余秋里便让人打来一桶冷水,将负伤的左臂放到冷水中镇痛。



那时候,由于部队要连续行军打仗,缺少药品和医疗器械,余秋里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口开始溃烂化脓。每次卫生员帮他换药的时候,余秋里都会咬紧牙关,忍受着疼痛。

后来,在抢渡金沙江时,余秋里从担架上掉入水中,引起高烧,让他受尽了病痛的同时折磨。

就是这样,余秋里还是拖着伤臂爬雪山、过草地,度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192个日夜。关于这段岁月,余秋里在后来回忆说:

“我负伤不久,伤口就开始发炎腐烂,痛得厉害。为了止痛,只能把受伤的左臂浸到冷水里泡一泡,或者用湿毛巾敷在受伤的左臂上。过草地时,有一段时间没有换药。医生来检查伤口,打开纱布一看,伤口已经腐烂生蛆,医生用镊子将蛆一个一个夹出来,再用盐水洗清了伤口。”

9月,余秋里长征到达甘南。此时,他的左臂干枯发黑,神经已经坏死,不得不进行了截肢。

当时,由于没有麻醉药和专用的截肢医疗器械,医生不得不拿起了一把木工锯,为余秋里截肢。



在截肢的过程中,余秋里痛得几次昏了过去。醒来后,余秋里含泪对守护在他身边的贺龙说:“老总,敌人打断我的左臂,我还有右臂。只要有一口气,我就革命到底!”

听了余秋里的话,贺龙非常心痛,但还是对他进行了鼓励。

后来,在听了余秋里失去左臂的经历时,一位外国友人赞叹道:“余先生,你真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可敬可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