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凌晨爆料,32岁博士石召君肺癌英年早逝,替她惋惜痛哉,石召君是在苦水里面成长起来的。05年其父母在南官庄铁厂炉底烧穿事故中双双死亡,后由吃低保的爷爷奶奶带大,从本科大同大学,读到南开大学博士,付出了多大的心血,才进入大学当一名教师,好不容易开始绽放光彩,却又患上肺癌。苦命人,命真苦,天妒英才,翼城西北土地上一位天子骄子陨落,太痛心了,一路走好。
-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有网友认为,女孩子大学毕业即可!然后结婚生子,不然青春不再,再有能力都是枉然。
有网友表示,她如果不那么拼,普普通通找个工作,也许身体还健康点。
有网友唏嘘,大同大学出来的博士,少读几年或许就没这事了。
有网友感慨,黄泉路上无老少,大家且活且珍惜吧!
有网友评论,苦命的人,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痛楚!愿爷爷奶奶余生能够减轻伤痛,老有所养!
值得注意的是,石召君在网上的信息不多。查询到她在两年多前,在2022月10月发布了一个祝福大同大学母校生日的短视频。
视频显示,作为该校优秀的毕业生,她在南开大学硕博连读,考研高等数学148分,发表SCI论文3篇。
整个视频,石召君呈现的是,一个阳光开朗自信的知识女性,已是山西某中学的老师,完全看不出她的出身会如此贫寒。
- 无独有偶,近日,同济大学2021级在读博士生杜梅因病离世,再次引发全网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博士早逝现象的讨论。
有的网友认为,现在的青年教师已经几乎沦为“社会底层”,不仅承担着巨大的科研压力,而且还需要面临社会带来的经济、生活方面的诸多挑战。也有的网友认为,当前的科研评价体系并不科学,一味养蛊只能让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远离科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频发的高校青年教师、博士早逝现象呢?
许多青年教师都曾吐槽过,现在的大科研环境让人时常无效内卷。如果说现行的科研体制下需要五篇一区Top才能入职,那小科猜测一定会有手握七篇甚至更多文章的人前来竞争,毕竟更突出的科研业绩、更多的文章在哪里都更有竞争力。但这样只会加剧高校教职的竞争,使其门槛越来越高。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青年教师英年早逝现象已经越来越频发。我们再回到人生最初的梦想,我们是为何追求幸福呢?还是疲于内卷丧失自我?
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真的需要重新盘点人生的意义。可以肯定,任何时候,人的身心健康永远摆在第一位。过度地消耗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人生最大的自律,就是善待自己的能量,不要过度消耗。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