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日前公开了坦克主动防御系统(APS)测试视频,能在零点几秒的极短时间反应并击落来袭目标,包括空射与地面射击的火箭弹,美媒TWZ详细分析称这种主动防御模式极具价值,俄乌战场上坦克无法防御自杀无人机的场景已经被中国彻底解决!



对于外媒的分析与猜测,国内社交媒体上却是一片欢腾,尖端军事装备突破么越多越好!但大家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主动防御系统不只是在坦克上可以用,改改甚至可以搬到六代机上使用,这个六代机为何有恃无恐的计划掌握西太地区的制空权,原来是极有可能装备了类似的防御体系!

GL-6主动防御系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到底是什么原理?

可能有很多朋友对主动防御系统不是特别了解,在开始本文之前,先把央视的测试视频公开下,各位看完之后基本就对这种系统有了个大致了解,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

视频中是GL-6主动防御系统测试的视频,目标看起来可能是安装了98式坦克的炮塔以及周围保护的围挡,应该是评估爆炸以及拦截弹殉爆后对坦克周围裙板以及装甲的影响。测试过程是在相隔非常短的时间内拦截分别在空中和地面发射的两枚69式火箭助推榴弹,测试的是连续拦截模式,讲究的是稳准狠!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GL-6系统在相隔大约只有0.5秒不到的时间内连续成功拦截分别从空中与地面发射的两枚火箭弹。在这次拦截中有几个问题需要解释与说明下:

  1. 火箭助推榴弹:也就是大家俗称的RPG,这种是坦克遭到攻击概率最高的武器,无制导不过弹头爆炸后会形成速度2~3千米/秒的金属射流,杀伤力还是非常大的;
  2. 为何要设置空中与地面发射?这个就是测试系统的应对不同反光上的极限反应能力,从视频中来看,这次测试相隔大约在60度以上,相隔大约0.5秒,这个反应速度已经相当可以;
  3. 为何第一次拦截后火箭弹依然打在了坦克上?其实拦截弹是在来袭弹前方爆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引爆,比如第二枚,来袭弹被引爆后金属射流打在了围挡的金属板上。还有一种是冲击波改变来袭弹飞行轨迹,就是第一枚,这种会偏离原先的射击路线,会大幅度降低对坦克的威胁;
  4. 从视频来看,拦截弹只有两枚,可以更多吗?能重复装填吗?答案应该是肯定,不过目前都是两枚,但如果要设计成自动装填的话难度有点大,一般而言,一次出击应对两次来袭弹也差不多。

可能有网友会质疑拦截效果,因为拦截弹偏离后还是打在了坦克围挡上,如果是真实坦克的话可能会被击中,另一个是来袭弹殉爆后金属射流也打在了围挡上,对坦克就一点影响都没有吗?

首先第一个问题,一般像RPG这种武器的穿甲厚度大约在300MM左右,正面装甲是打不穿的,对炮塔以及侧面和尾部影响比较大,拦截弹爆炸后改变了RPG的飞行方向,基本就会避开原先瞄准的位置,可能会打偏或者打在非重要位置上,大幅度减少对坦克的影响。



另一个问题,来袭弹殉爆后金属射流依然打在了坦克上,这个每秒2~3千米的金属射流难道就没影响吗?答案是有一点点,差不多就是擦破点皮!RPG的影响最大的是在撞击装甲后爆炸,此时就像手枪顶着脑门开枪一样,如果有一点距离,空气就会影响金属射流的轨迹,抵达表面后就会溃散,因此不是有挡RPG的坦克栅栏么,就是让金属射流射偏。

拦截为何那么精确?原理到底是什么?

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杠杠滴,这套系统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雷达系统,另一个是旋转发射系统,工作原理是雷达探测到来袭弹并计算出其轨迹,判断其是否会对自身产生威胁,一旦被认为有威胁的话就会立刻将火控数据注入可编程拦截弹,其实就是设定拦截弹爆炸时间而已!



同时调整发射系统在来袭弹的轨迹的拦截点前方射出一枚拦截弹!在射出后时间开始计时,并准确的在拦截弹前方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引爆拦截弹或者改变来袭弹的轨迹。从这个原理来看,拦截弹无需制导系统,只需要一个可编程引信即可,成本相当低。

不过对雷达系统要求应该会比较高,早期拦截威胁大都来自前方以及侧方,但目前加入了FPV自杀无人机后可能来自任何方向,可能会在坦克四周安装相控阵雷达,这个对于中国这种相控阵雷达能装备到田间地头防治害虫的国家来说没啥问题,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那真是罪过,成本太高了。



这套系统的要求就是雷达探测精确,发射机构随动快速精确,拦截弹准确无误引爆,这三个关键满足即可保证安全拦截,对于FPV这种低慢小的目标拦截起来绝对没有问题,所以在2月7日的美媒TWZ报道中称,中国的坦克已经解决俄乌战场上难以解决的FPV自杀无人机问题。

在乌克兰战场上,乌军的FPV摧毁了俄军大量坦克,为了应对乌军的FPV攻击,在坦克上方焊接了一个大型金属笼子,为的就是避免FPV自杀无人机攻击时不能再最薄弱的炮塔部位引爆,其他如正面侧面都是不怕FPV攻击。



这种金属笼子确实比较有效,但无法防护炮塔下面的窝弹区,也无法防护尾部的发动机舱!但是俄军一时也研发不出这种APS系统,只能保证在遭到FPV攻击时保证乘员的安全。另外TWZ还表示,中国的这套GL-6主动防御系统并不是最近才公布的,早在2022年就已经公布了,并且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国防军警展览会(IDEAS)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就在VT4A1坦克车辆APS(主动防护系统)细节。



目前这套系统能拦截的目标包括反坦克导弹(ATGM),步兵反坦克火箭弹,火箭弹助推榴弹以及空中威胁,比如荡弹药(FPV自杀无人机)。性能还是相当强悍的。不过这套系统无法拦截炮弹,原因是来袭炮弹速度超过音速好几倍,实在是太快了,坦克的APS系统视野非常有限,完全没有反应时间!

中国突破了APS后,其实不只是坦克上的应用,还可以在常规装甲车以及防空导弹发射车等大型装甲或者高价值装甲车甚至是移动雷达上使用这种主动防御系统,将会让这种高价值装备的生存能力大幅提高。在俄乌战场上一架几千美元的FPV摧毁一辆价值几百万美元的S-300防空导弹发射车这种场景将不会再上演。

六代机防御或也能采用这种方式:这就是西太制空权的信心

去年12月26日,成飞和沈飞分别公开了六代机试飞的视频,公布后2个多月来,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已经对这两款六代机的性能分析的相当透彻,种花家也整理了成飞六代机的性能数据,各位可以参考:



成飞的六代机体型相当大,长度可能超过22~23米,翼展在25米左右,这种大型战斗机可以布局很多武器,其中美国当年在制定六代机标准时就有一项就是主动防御:

  1. 超过五代隐形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2. 将配备主动式防御系统例如小型激光或投射拦截弹
  3. 雷达将大口径有源相控阵雷达或更先进技术
  4. 有高智能感知电脑,能链接卫星和大量僚机、地面战场系统协同作战
  5. 有控制多架无人机的空中小型指挥部能力

这个用在六代机上主动防御系统就有些说法了,当然不是坦克上那种带旋转发射架的模式,应该是需要改进过的,比如在使用垂发系统,利用一次性的脉冲火箭调整姿态,再朝着来袭导弹方向发射并在合适距离上引爆,让来袭导弹殉爆。不过能用在六代机上的主动防御系统可能会有两种类型:

  • 常规主动防御类型,比如APS系统;
  • 定向能武器:比如激光武器;

常规的主动防御系统在六代机上并不是不能用,比如在机体背部安装8~10枚垂直发射的主动防御火箭弹,与地面坦克皮糙肉厚,有点弹片影响不一样,战斗机可来不得半点影响,所以主动防御范围可能要在300米+以上。



这样的防御要求有两个,一个是机体周围有感知导弹靠近并且能准确定位的装备,布局在机体周围的小型短距离探测雷达,对于雷达技术相当强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另一个是主动防御弹的射程要比较远,可能要超过300米距离对方导弹殉爆才不会有影响;还有一个是转向系统,隐身战斗机上无法布置转向发射架,只能用拦截弹本身的脉冲式火箭调整姿态并在合适距离上引爆。

这种装备是相当可行的,而且成本也不高,但防御指数会立马上增加。毕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战斗机上安装主动防御系统,这种防御系统对来袭的空空导弹拦截应该是相当有效的,因为战斗机发现这种导弹的距离很远,至少也是数千米甚至十几千米,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与反应。



另一类主动防御系统是可能是激光武器,种花家也曾分析过,成飞六代机的机体背部发动机功能非常可疑,因为机体背部的发动机有个问题,即在机动条件下工作不太稳定,只能保持中低功率运行,作为辅助推进发动机,同时提供电力,这个解释比较在理,因为六代机有大量机载电子设备需要用电,比如机头部位的雷达直径甚至可以超过2米,如果使用氮化镓T/R单元,功率可能会达到500KW以上,这个恐怖的功率只能用一台单独的发动机供电。

另一个需要用电的设备可能就是激光武器,尽管到目前为止大家都没看到成飞六代机激光发射窗口,但各位有没有发现,成飞六代机头部有个很大的光电窗口,如果这里作为激光发射窗是不是完全没问题?不过激光也可能有两类模式,一类是硬杀伤,比如用激光能量直接将来袭导弹摧毁殉爆,另一类是用激光对红外制导的导弹进行“软杀伤”,也就是让导引头无法工作继而让导弹失效。



硬杀伤的功率要求很高,如果只有几十千瓦的话照射时间要求比较高,对于战斗机这种机动灵活的装备来说瞄准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是软杀伤的话就没啥问题了,照射下基本就失效了。功率要求也比较低,但对于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似乎就无效了,所以要是装备激光防御武器,那只能是硬杀伤而不能选择软杀伤。

但是还两种有趣的杀伤模式,比如将大型机载雷达调整到“烧穿模式”,将来袭导弹的天线烧毁,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只是用这种模式的杀伤范围到底是多大得考虑下;还有一种杀伤模式,对于机载导弹来说,只要能锁定对方来袭目标,才不管它是导弹还是飞机,所以其实用本机空空导弹也能击落来袭导弹,只是在搜索与导引模式上需要重新调整下,像成飞这种大型战斗机来说,似乎这种模式也是挺靠谱的!



对于主动防御,各位还有没有高招,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探讨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