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书坛非常活跃的两位书法家莫过于曾翔先生和崔寒柏先生,他们两个人都频繁通过自媒体进行创作和阐述自己的书法理念,在收获众多粉丝的同时,也遭受到很大争议,他们两人在书法理念上的差异也带给人们一些思考。
崔寒柏先生是比较早入驻自媒体的书法家,他早年直播间的人数并不多,在他作品的提款中往往写上在线人数,可以看出多半只有百人左右,在他获得兰亭奖金奖以后,关注度直线飙升,在线人数骤增,与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崔寒柏先生除了在直播间进行创作演示外,还花费大量时间阐述自己的书法理念,通过崔寒柏先生的阐述,可以看出崔寒柏先生是非常注重笔法练习的,他反复强调笔法正确的重要性,坚决反对描画绘的书写方式。
在崔寒柏先生的书法理论中有一条被他反复强调,他认为行笔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笔法只有在一定速度下依旧保持正确,才算是过关了,并且很多笔法的效果必须通过速度才能够表现出来,另外快速而正确的书写也能够产生很多意趣,就是所谓的“笔软则奇怪生焉”。
崔寒柏先生认为如果行笔没有达到一定的速度,就会不自觉的陷入“描画绘”的境地,当习惯了“描画绘”就很难在进入自然书写的状态,即便以后达到了一定的书写速度,也只是快速而熟练的描画绘而已。
崔寒柏先生还认为笔法的训练要关注于行笔过程,而不是笔画形态,笔法正确了,笔画形态自然就出来了,如果笔法不正确,那形态肯定是描画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这种形态只会是千篇一律,缺少自然书写产生的意趣。
与崔寒柏先生不同的是,曾翔先生在直播创作时反复强调行笔不要太快,他认为行笔太快就显得溜滑,笔画缺乏质感,也容易造成用笔不到位的情况。
曾翔先生创作时行笔也是非常慢的,并且频繁的提按和扭摆,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明显的积点成线的情况。
曾翔先生的这种行笔方式也让笔画呈现出明显的篆籀笔意和屋漏痕的状态,这应该就是他期望达到的效果,然而这种行笔方式无论是写起来还是看起来都缺少一种酣畅淋漓的爽快感,给人以描画绘的感觉。
其实慢速的行笔在创作中相对要困难一些,过慢的行笔就要求创作者每一笔都要去主动调整,以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不是顺着惯性自然形成,想要通过慢速书写达到自然、率真的效果就需要更为刻苦的训练。
崔寒柏先生的快和曾翔先生的慢截然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书写效果,那么到底谁是对的呢?
其实这跟两个人的核心书法理念不同有关,崔寒柏先生注重的是实用性书写,曾翔先生更关注于书法的艺术性。
在当前书法已经成为一门纯艺术的时代,崔寒柏先生和曾翔先生的书法理念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看个人审美倾向于那个角度。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崔寒柏先生是当今书坛罕有的回归实用性书写的书家,而曾翔先生能够通过慢速书写展现自然、率真的韵味,其书法功力也非一般书法家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