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学校针对微课题立项对教师进行指导。


②学校教师进行微课题研究经验分享。


③学校微课题组教师在一起研讨。 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三中学 供图

  引导教师做教育科研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一些校长虽认识到其价值,却在具体实施中面临策略缺失、方法不明的困境,导致教师们在科研道路上常感迷茫,科研成了负担,不仅消磨了研究热情,还累及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学校坚持问题导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力推微课题研究,以其精准定位、简便易行的特点,为教师打开了科研新路径。

  1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研究选题

  在引领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的探索实践中,学校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研究选题的工作机制,确保研究既符合学校发展的整体需要,又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

  “自上而下”确定研究选题主要体现在学校层面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学校管理层结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发展的定位以及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提出一系列研究课题指南,体现指导性。与此同时,我们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确立研究课题。这种“自下而上”所确定的研究选题通常源自教师教学中的真实情境,涉及班级管理、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心理辅导等层面。

  在这种研究选题工作机制下,学校形成了“四级阶梯式”管委会与“三级院所式”学术研究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四级阶梯式”管委会是指,以校长办公室为核心,逐级设置学校管委会、校区管委会、学部管委会及年级管委会,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彼此互相负责的组织架构;“三级院所式”学术研究组织是指,以学校规划办为主导,以研究室、十大项目研究所为支撑,各研究所以项目为纽带交互构成一个愿景引领、充满活力的学术管理网络。学校管理层通过“四级阶梯式”管委会,逐级分解和细化研究课题,确保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和责任。“三级院所式”学术研究组织则是依托研究所的专业力量,为教师提供科研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例如,英语教师梁老师因为在家教方面小有成就,被学校年级管委会发现,先是将他吸纳到年级管委会,继而引导他通过微课题研究,促进家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梁老师确定了“家长参与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等3个核心微课题,并组建了一支由教师、家长以及校外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推进课题研究。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的微课题,比如“低年段识字教学中的随文识字研究”,针对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究如何在课文教学中融入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研究”,探索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利用学生的即时反馈和生成性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研究选题的工作机制,大大激发了教师进行科研和创新的积极性。

  2 立足课堂研究教育教学“真问题”

  新入职的王老师每次都精心备课,但上课时学生参与度总是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学校课堂教学项目研究所和王老师一起梳理问题,形成微课题研究题目,有针对性地帮助新教师解决遇到的教学问题。

  为了提高微课题的研究效果,我们组建了由省特级教师、沂蒙名师、市区级教学能手组成的名师导师团,致力于课堂教学微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如何组织管理、作业如何布置、教学活动如何设计等都成了微课题研究的内容。名师导师团经常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改课,鼓励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实际,寻找并解决真正困扰课堂教学质量的“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针对王老师遇到的问题,名师导师团首先全面了解其教学情况、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堂氛围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诊断,帮助王老师准确识别出问题的根源:教学方法单一、提问技巧不当以及课堂互动不足。基于诊断结果,名师导师团引导王老师将这一问题转化为一个具体的微课题研究方向,确立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互动与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研究”,并协助他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引导王老师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名师导师团协助王老师总结研究成果,提炼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些成果不仅帮助王老师解决了问题,还通过教学研讨会、教学分享会等形式向其他教师进行推广。

  在名师导师团的指导下,学校教师不再以简单地传授知识为目标,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中。面对每次课例研究,导师团成员按照学科、年级、学部、校级对授课者的课堂教学依次评课,每次课堂点评,都成为教师们思想交流、激发创造力的美好时刻。

  在微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校教师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教改热情更加高涨,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综合素养也显著提高。微课题研究逐一破解了教育教学中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互为学习者,课堂成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和幸福共同体。

  3 搭建平台提升教师微课题研究能力

  提升教师的微课题研究能力,校长不仅要意识到微课题研究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在于搭建平台,帮助教师提升微课题研究能力。

  我们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崇尚创新的环境。李老师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原本对教学研究持观望态度,在一次微课题研究分享会上,他听到同事如何通过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后深受启发。从那以后,他开始积极参与微课题研究,并在教学成果展示会上分享了自己如何将游戏化学习融入数学课堂的经验,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我们将微课题研究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每月都会举办“校园感动人物”评选活动,以表彰像李老师一样积极参与微课题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的教师。

  为切实提升教师的微课题研究技能,我们还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专业培训。在一次由校外专家主持的专题讲座中,张老师学到了如何高效地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撰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献综述。经过实践探索,她撰写文献综述的能力显著提升,在后续的校内培训中,她还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我们建立了线上学习资源库,里面不仅有像张老师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各种研究工具的详细教程,让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

  此前,学校教师办公室都是按照学科组或年级组设置的,为了激励教师们合作进行微课题研究,我们设置了专门的项目活动室,鼓励教师们打破学科和年级的界限,组建跨学科、跨年级的研究小组。王老师和赵老师分别来自小学英语和小学科学学科,他们因为对STEM(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4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缩写)教育的共同兴趣而走到了一起。在团队合作中,王老师将语言教学与科学实验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还在校内外的教学研讨会上得到了高度评价,成为学校一大亮点。为了方便教师们随时沟通,我们还建立了微信群、论坛等线上交流平台,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研究社群。

  我们鼓励教师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学策略。李老师,那位曾经对研究持观望态度的数学教师,如今已将游戏化学习广泛应用于他的课堂中。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显著提升。通过组织教学成果展示课、教学公开课,我们让像李老师游戏化学习这样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开展微课题研究,打通了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发展、评价改革等领域的壁垒,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增强了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三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临沂第二十三中学党总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12日 第03版

作者:王凤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