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太原市卫健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吸取“4.18”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教训,结合医疗卫生系统行业特点,聚焦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场所、关键部位及重要环节,打造全链条安全生产落实“闭环”,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委直委管单位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总结形成了以“1+3+N”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为卫健特色的有效做法,获得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肯定,并在全国范围予以推广。

经验做法一:推动“1+3+N”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推广普及

市妇幼保健院与属地消防部门经过一年探索实践,初步梳理总结了“1+3+N”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即“1”就是完善统一指挥机制,成立由书记、院长任“双主任”的消安委,分管领导、相关科室各司其责,实现一体化指挥;“3”就是建强三支队伍,即行政管理团队、设施保障团队、应急处置团队,明确人员组成和相关职责,通过常态化演练提升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展开救援;“N”就是划定多个管理网格,以科室、病区为网格单位,全面建立“一人两员”制度,由科室主任担任消防安全责任人,当日值班医生和护士担任消防安全员和疏散引导员,按照“三级疏散”要求赋予相应职责,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定期开展疏散演练,构建起一体化指挥、网格化监管、全员化参与不同情况的消防安全体系,形成了可学可用可复制的“太原卫健方案”。省市卫健部门先后予以推广,2024年12月27日《中国应急管理报》作了专题报道。

经验做法二:推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落实持证上岗

为更好地发挥消防控制室在防范火灾中的预警功能,太原市卫健委依据国家规定中级(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培训《大纲》要求,依托山西省消防职业培训学校,精心组织实施了3期市卫健系统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资质培训,每期为10天,采取集中授课、封闭管理的办法,共培训职工121名,积极鼓励和支持报名参加国家消防职业资格考试,逐步落实消防控制室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将其作为委领导年度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随时跟进阶段性落实情况,切实推动值班人员“双人持证、24小时值守”要求落地见效,进一步夯实人员职责,打牢全系统消防安全工作基础。

经验做法三: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和管理台账及印证资料逐步规范完善

太原市精神病医院从构建主要领导至一线员工全覆盖的安全责任体系抓起,扎实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应对火灾、停电、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演练,特别是建立并形成了一套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台账:一是台账体系完善、分类清晰,建立了涵盖消防安全、燃气安全、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等不同类别的台账体系。二是记录内容详实、责任到人,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会议纪要、隐患排查记录、整改落实情况、安全培训与演练等。三是动态更新、实时跟踪,针对发现问题、整改措施、完成进度及验收情况等的记录档案,形成闭环管理。四是档案管理规范、便于追根溯源,台账采用工作资料归档模式,及时跟踪工作进展情况,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综合督查中给予肯定和认可。

来源: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