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
排列整齐的房屋,高高挂起的灯笼,喜庆祥和的春联……新年伊始,暖阳照耀下的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新口村的新居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对于这些村民来说,2025年的春节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这是他们搬入新家后过的第一个新年。
1月29日,大年初一,长江商报记者来到了新口村,这里约30户人家因新建大坝征用老宅而乔迁新居。
蔡振云以养鱼为生,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以前住在鱼塘旁的棚子里,只有五六十平方米,现在翻了一倍还不止。”蔡振云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时,笑得快合不拢嘴。
蔡振云朴素地表示:“现在政策好、环境也好,我们要好好干、努力发展养殖业。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杰表示,村里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30户人家乔迁新居
“斜杆倚土楼,桔香洽自流。鱼戏池塘底,家鸡咯咯走。”一年前,武汉市育才小学学生黄苡涵在二外公家里,写下了这首题为《晨起乡景》的打油诗,描绘了一幅乡间田野的画卷。
二外公蔡振云家住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新口村,处于武汉市的蓄滞洪区。
新口村靠近仙桃沙湖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环境优美。湿地公园内湖泊水草丰茂,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栖息地。
蔡振云以养鱼为生,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一家人的生活都围绕着鱼塘展开。
鱼塘边的房子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不仅简陋破旧,一到雨季还有不少地方漏水,冬天更是寒风凛冽。
“以前住的那个房子,只能算是在鱼塘边的‘棚子’。”蔡振云感慨地说,“棚子”由砖瓦搭建,因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
而今,蔡振云终于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蔡振云家老宅在通顺河旁,因要新建大坝用于防洪,周边村居需要搬迁。他第一批服从乔迁政策,搬到了新居。这次搬迁,不仅让他们告别了破旧的棚户,更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2025年1月10日清晨,阳光洒在新居的瓦片上,村民们蔡振云一家正忙着搬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新居的装修简洁大方,乳胶漆刷墙,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村里还为每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宽带等,让生活更加便捷。蔡振云看着厨房里崭新的天然气灶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与蔡振云一同搬迁新宅基地的还有约30户人家,村民李达说:“现在政策好,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我们不用费心去操心建房的事情,省心又省力。”
据了解,湖北仙桃沙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2723公顷,湿地公园及周边拥有10万亩滩涂、沼泽、水域、芦华荡多种原生态湿地风光,被誉为天然氧吧。
“我们村地处湿地之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次新居建设,我们充分考虑了与湿地环境的和谐共生,力求让新居成为湿地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李杰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
1月29日,大年初一,长江商报记者来到了新口村,这里的新楼房排列整齐,门前红灯笼高高挂起,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氛围。
“进新居人兴财旺,住福宅老少平安”,村里为乔迁而来的村民们均贴上了类似的春联。
蔡振云7岁的外孙女冯诗雯一到新家,就指着最大的一个房间说:“我要住这间。”家人听后哄堂大笑。“孩子们现在特别喜欢新家,每天都很高兴。”蔡振云的妻子唐望姣笑着说。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蔡振云新家有一个大厅、4间房和2个厕所,加上厨房等一共约130平方米,新迁村民居住面积也相似。
“以前的棚子只有五六十平方米,现在翻了一倍还不止。”蔡振云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时,笑得快合不拢嘴。
蔡振云说:“以前我们住在鱼塘边,环境很差,一到夏天蚊蝇满天飞。现在搬到了新居,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
鱼塘的养殖工作也十分辛苦,每天起早贪黑,忙个不停。2024年,蔡振云也将自家的鱼塘进行了升级改造,花费5000多元购置了管道投食机,不仅节省了人力,经济效益还得到了提高。
看着崭新的场景,在二外公家里,黄苡涵又提笔写了首打油诗《新居早春图》:新居焕彩迎春晖,彩灯高悬喜气随。鱼翔浅底任遨游,乔迁喜悦满心扉。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新居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这里充满了希望与梦想,也充满了力量与信心。新口村的村民们将在这里共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共同绘制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蔡振云朴素地表示:“现在政策好、环境也好,我们要好好干、努力发展养殖业。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杰表示,村里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将进一步完善村里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将加强绿化美化工作,让新居成为湿地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村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李杰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