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XXX之问”。
比如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黄炎培之问”: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李约瑟之问”: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发人深思。最近看唐德刚的《张学良口述历史》,里面就记载了这样一个非常发人深思的问题,我暂且称之为“庆亲王之问”。
庆亲王之问的背景是这样的:
有一次,汪精卫路过大连,专程抽出时间凭吊了前清的庆亲王。张学良对此非常不解,问你吊他干什么?因为当时庆亲王的名声在官方和民间都是非常臭的。
汪精卫说了自己的原因:他当年去刺杀清朝的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入狱,当时审理他的,就是这位庆亲王。“庆亲王可以杀我,但他没有杀我。他对我说:你们这些革命呀,是有原因的,看我们清朝太坏了。但假如你们成功,能强过我们清朝吗?”
“革命党推翻了腐朽的旧政权,就能比旧政权干得更好吗?”这就是庆亲王之问。
庆亲王奕劻,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之一,他在历史上颇负骂名。此人卖官鬻爵,贪财无度,名列大清富豪榜。据说当时他在银行里的存款高达712万英镑,而当时写进化论的达尔文在英国买了一幢带花园的豪宅,也不过2000英镑。
庆亲王奕劻为了钱,什么都能买卖,比如南北和谈后,庆亲王收了袁世凯的的200万银元巨资后,就力劝隆裕太后同意溥仪逊位,清朝因此宣告灭亡。
溥仪对此事耿耿于怀,后来庆亲王病死,遗老们要给奕劻想一个谥号,溥仪破口大骂:“他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都断送在他手里。他对不住列祖列宗,毋庸予谥。”
遗老们坚持认为应该给这位铁帽子王一个谥号,溥仪就写了几个恶谥:“谬”、“丑”、“幽”、“厉”等。憎恶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这样一位贪官巨蠹,发出了“你们推翻我们,就能比我们干得好吗?”的疑问,正因如此,这个问题才更加具有了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的效果。
从后来的历史看,奕劻的这句话并不是全无道理的:民国推翻了清朝,民国真的干得更好了吗?且不说北洋时期的混乱局面,就说蒋介石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他们控制了民国全部中央企业、四大银行和大部分金融业、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借抗战等名义聚敛民财,财富达到了惊人的200亿美元(这是陈伯达在《四大家族》中列举的数据)。
和他们相比,这位清朝的铁帽子王也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远远不及了。
庆亲王之问揭示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大问题:革命并不是万能的解药,新政权推翻旧政权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进步。正如学者杨奎松所指出的,革命并不总是带来进步,有时甚至可能破坏既有的社会秩序。相比简单粗暴的革命,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制度或许是一项耗时更长久,但更行之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