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根本不懂什么是降本增效,更不懂什么是裁员,只不过是在照猫画虎,东施效颦,单纯大裁员解决不了设计院的问题,只会把它拖进深渊!
厦门某设计院大降薪、大裁员
2025年,对于设计师来说有两大年度关键词:裁员和转型;
昨天,设计师交流群里有人说:厦门某设计院刚刚大降薪了,而且这家公司原来六百多人,现在只剩下三百多人了,裁员之多令人心惊;
这两年血腥裁员的设计院不计其数,2025年将要裁员的设计院估计只会比去年多,但相比裁员设计师更关心的是:这些被裁员的人究竟去干嘛了?
有设计师说,他认识一个50岁的建筑总工去年被裁了,刚开始还挑工作,现在啥都不挑了,只要给交社保就可以去上班,但就算要求降低至此,至今还没找到工作!
总工都已经没有要求了还找不到工作,难怪我们这些小兵从设计院失业后频频碰壁!
感觉从设计院出来后,大家的出路目前也就这些:
1、待业找工作
2、考公考编
3、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设计师(有高工职称)进了大中专
4、转行,有的去了跨境电商,有的转型自媒体等等;
5、吉祥三宝
真正有效的裁员是什么?
很多公司压根不懂裁员的底层逻辑,尤其是设计院,认为只要裁员了就一定能降低人力成本,其实大错特错;
对于设计院来说,公司一旦出现亏损优先被裁的是底层设计师,其次是不能拉来项目且体力跟不上的中层领导,然后是行政人员,最后可能是领导层;
只要不到公司破产清算的那一刻,市场开发人员轻易不会被裁!
基于这个裁员逻辑的人,只是按照他以为的员工价值大小进行裁员,根本不明白裁员背后的逻辑。
1、裁员裁的是业务/流程,而不是人
当下很多设计院的业务都不是单一的设计,而是依托设计衍生出了很多其他业务;
就拿我以前待的设计院来说,设计师不但要画图,还要编行业标准,甚至还要写部门内部的新闻稿(比如领导去参加了什么会议);
这样一来,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可是很多业务并不产生经济效益;
底层画图匠花费了很多精力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面,图纸质量、对甲方的服务自然不能尽善尽美;
所以,真正合格的管理者裁撤的是冗余的业务流程,保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员工,而不是一刀切!
除了冗余的业务/流程,表演式工作也需要砍掉,这样一来员工和公司压力都小!
2、裁员的本质:优胜劣汰
在设计院,有很多关系户或者混子,整天摸鱼,就凭着会拍马屁跟领导走的近不但不干活,钱还不少拿;
这种人就是害群之马,裁员应该裁的是这种人;
然而现实中的设计院,这种人是宝,反而是那种埋头画图,技术一流的设计师被裁掉了,这种无效裁员只会加速设计院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