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预告:2月13日(周四晚)8点,《古人的一年》作者王三悟老师将做客慢书房,为我们分享“三阳开泰,慢谈岁首”,届时老师将谈谈“24节气与古人的风雅生活”,敬请期待。
(清) 丁观鹏绘高宗御题范成大爆竹行轴(局部)
现在我们有日历和农历,古人的一年怎么过哪?古人当然也有自己记时的方法,古古代社会发展以农业为主,农事是一年里的大事,误了农时只能坐在田间地头哭了 。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背过的《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人就是利用二十四节气来判断时间变化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特定的24个节令,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二十四节气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沿着二十四节气这根灵动的“丝线”悠然漫步,每前行一步,都仿若能瞧见古人的身影,他们在不同节气里的生活点滴,就像一场场绝美的情景剧,一步一景,处处皆情。
(清)金廷标 春野新耕轴(局部)
在二十四节气里,不光反映了季节,还有物候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描述,古人更是通过诗歌、绘画,描绘出这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
《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道,是古人观象授时、研究历法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
他们认为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周期所形成的阴阳转化规律,是天地间寒来暑往气候变迁的主导原因。
所以,古人认为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易经》64 卦是相吻合、相对应的。
卦气图卦序
(有人认为是汉代孟喜从民间易家手中得到的卦气图,原本是周公所作《易象》的配图,这幅图上的卦序是通行本卦序制作的母本。)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艺术创作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
几千年来,无数的古代绘画作品、诗歌作品都大量地描绘了或宏伟雄奇,或清明秀雅的自然景观。
它们各呈四时之美,各现八方之貌,其间也融入了古人对时间、空间及生灵万物的文化。
(明) 朱端 寒江独钓图
(清) 吕焕成 春夜宴桃李园图
理解和情感共鸣,共同形成了一道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时空风景线。
若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那么这本《古人的一年:中国画里的24节气》将是你不可或缺的选择。
刷边版·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本书以《易经》的古典辩证哲学为底层逻辑,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以相关的古代绘画和诗歌作品为素材。
每一节气分为“节气简介”“应时之征”“顺时之人”“当时之务”“时节风物”5个模块进行简练精要的解读,以便读者轻松观览古人笔下当前节气的物候、人为和时务。
用5000年智慧结晶
参天命,悟四时,晓人事
完美呈现二十四节气背后的
中国式时间哲学和生存智慧
24节气+易经+古画+古诗
这一次我们看见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
用《易经》64 卦解读
24节气中人们的衣食住行
以458幅传世古画表征72物候的变迁轨迹
以116首古典诗词咏叹人生的有常无常
汇集了35家顶级博物馆珍藏
凝结成304页精彩内容
全方位的解析二十四节气中的
时空哲学、生存智慧和人生境界
作家、学者 、文化大V
王三悟扛鼎之作
30年学术积累 10年倾心打磨
这些节气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还深刻体现了
古人对自然界规律的精妙洞察!
刷边版·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已经对这些自然的信号视而不见,但它们依然蕴含着促进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