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园杂记》,明朝陆容所著。此书有“明代说部第一”之誉。书中作者一条一条的记录了明朝方方面面的一些趣事,我从中择取了一些意译出来供读者阅读。作者在记录事情的时候,当然也会选一些有趣,重要的事件,不然记录一些平常事情,也没人看。
这样的书其实很多,比如《三垣笔记》等等。
陆容(1436~1497),字文量,号式斋,南直隶太仓人,明朝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至浙江右参政。
01
唐人避讳的情况很严重,比如父亲名“岳”,儿子终身不听音乐;父名“高”,子终身不吃糕;父名“晋肃”,子不考进士。而今士大夫则全不避忌。比如文皇御讳,诗文中多有犯之。
02
被皇帝喜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太监王敏原本是汉王朱高煦王府军队中军余,也就是预备人员,做些打杂的事情。他有一个特长:善蹋鞠,明宣宗很喜欢他,下令把他阉了,进宫当太监。
03
景泰帝想要欲易储。一日对金英说曰:“七月初二日,是东宫(景泰帝儿子)生日。”金英叩头云:“东宫(英宗儿子)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景泰帝沉默不语。
04
居庸关外到宣府之间,驿站的官员都是以军中的百户充当。陕西环县以北至宁夏也同样如此。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是军镇,没有设置府州县。居庸关以北,水甘甜,种植的粮食、蔬菜很多。但环县以为都是盐碱地,水苦,喝这样的水会导致经常拉肚子。驿站的官员要在每年的冬月取冰,藏在冰窖中,化成水来供应当地官员,普通百姓是得不到这样的水的。
05
唐代华清宫旧址在临潼县骊山北麓,到明代就仅存一个池子,赤字上面有屋数楹,四周则砌着石材,温泉水温度刚刚好,且十分清彻,发丝放入其中也一眼可见。然而这温泉由官府掌管,不是官宦根本进不去。
06
姓名一致导致出现误会。
正统时期,丙辰状元周旋是温州永嘉人。阁老在阅卷问身边人:“周旋相貌如何?”众人都称赞其相貌,阁老喜。后来,一见到周旋才发现其相貌并不出众。原来相貌出众者是严州考生周瑄,两人因为姓名发音一致,产生了误会。
天顺年间,曹钦造反,朝廷紧急捉拿他的党羽冯益。一位算命先生也叫冯益,就被捉拿了,随即斩首。两人都是宁波人,且同名,故发生了误会。
陆容在书中感叹:人之祸福,固非偶然,然亦有如此者,所谓命也。
07
民间的习俗,忌讳不好的词语,尤其是吴中地区。如舟行则忌讳“住”、“翻”等音的字,所以把“箸”称为“快儿”,“幡布”称为“抹布”。又忌讳“离散”,所以把“梨”为“圆果”,把“伞”称为“竖笠”。忌讳“狼籍”,将“榔槌”称为“兴哥”。忌讳“恼躁”,把“谢灶”称为“谢欢喜”。
08
我们今天把书籍也称为图书,这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明以前的古人在书籍上画了图画,大都会留下印记,表示是某人图于书上,举个例子:比如东坡在某本书上画了一幅图,就称东坡图于此书之上。后来,人们也就把书籍称之为图书。
09
正统年间,工部侍郎王某出入太监王振。这个王某相貌堂堂但是没有胡须,一日王振就问某曰:“王侍郎,你为何没有胡须啊?”某对云:“公无须,儿子岂敢有须。”
10
明朝的制度,跟前朝相比修改了很多。比如:前代公主成寡妇了,朝廷会再为其择婿,而明朝没有。前代宦官很受宠,与朝臣一并担任职务,有以功封公侯者;而今宦官有宠者,只是赐袍带;有军功者,也只是增加他的禄食而已。前代的京尹、刺史都有生杀之权,而今虽然是王公也不敢擅杀人。前代重臣可以自行任命自己的下属,而今的大臣专擅选官,有专门的律法惩治。前代文庙圣贤,都用塑像;本朝初建国学,皆用木主。
11
“佛”字本音为“弼”,《诗》云:“佛时仔肩。”又音拂,《礼记》云:“献鸟者佛其首。”注云:“佛,不顺也。谓以翼戾之。”禅本音擅,《孟子》云“唐虞禅”是已。自“胡书入中国”之后,“佛”始作符勿切,“禅“始音“蝉”。
12
僧慧暕涉猎儒书,见多时广。他曾对客人说:“这些秀才,都是讨债者。”客人问他为何这样说,他回答:“洪武间,秀才做官,吃多少辛苦,受多少惊怕,与朝廷出多少心力?到头来,小有过犯,轻则充军,重则刑戮,善终者十二三耳。其时士大夫无负国家,是国家负天下士大夫。这便是还债的!近来圣恩宽大,法网疏阔。秀才做官,饮食衣服,舆马宫室,子女妻妾,享受了这么多好处,又干了几件好事?今日国家无负士大夫,天下士大夫负国家多矣。这便是讨债者。”
13
宣德间,大理寺卿胡概巡抚南直隶,用法十分严峻。那些害民者,都被夺去家产,流放远方,百姓的怨气,一扫而空。
周文襄代替胡概之后,施政十分宽厚,富家大户日子过得很好。有人来状告富户,他也不处理。一些状告者很不满,怒斥周文襄:“周大人如何不学胡大人?现在使我们的下情无法得到申诉。”
周文襄回答到:“胡卿敕书是命令他令他消除民害,我的敕书是命令我安抚军民。朝廷委托不同。”
14
江西的民俗崇尚勤俭,每件事都有节俭的办法,并且还给这个办法取名。比如吃饭,第一碗不许吃菜,第二碗才吃菜,名曰“斋打底”。馔品则喜欢买猪杂脏,因为其中没有骨头,全部可食用,名曰“狗静坐”。劝酒果品,以木雕刻彩色装饰,其中只有一个果品可以吃,名曰“子孙果盒”。献给神灵的牲品,则是从食店租来的,献万之后就归还,名曰“人没分”。
陆容说:节俭至此,可谓极矣。但他认为有一条十分可取:学生读书时,每人独坐一木榻,不许设长凳,害怕学生睡觉,名曰“没得睡”。
15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阡、陌等字,相传始于明初刑部尚书开济,有人说太祖为了防止贪官污吏修改而做出的规定,但宋朝的《昆山志》里面早就有了。
16、明朝建国之后,长江常决堤。当地人认为是水兽“猪婆龙”在作怪,所以就对其多加搜寻。恰好朝廷也派人来寻找决堤的烟瘾,当地人因为猪与国姓同音,就不敢说是“猪婆龙”在作怪,就嫁祸于鼋,说是鼋在作怪。鼋与元同音,朱元璋知道后对这个鼋十分厌恶,就下令捕捉。一时间江中的鼋,无论大小,索捕殆尽。
那么“猪婆龙”和“鼋”分别是什么动物呢?
陆容说:猪婆龙,云四足而长尾,有鳞甲。很显然,猪婆龙是鳄鱼。至于鼍,其实就是甲鱼。
17
洪武时期,有一个堪称奇葩的案子。
京城一校尉的妻子颇有姿色,和一个少年看对眼了。少年到其家中,藏在床下。半夜,其夫要去值班,走了二三步,又回来帮妻子盖被子。少年与此妇发生奸情后,就问:“你丈夫爱你吗?”妇则说丈夫平日里对她疼爱有加。
不久,少年又如约而至,发生关系后,就用刀杀了此妇。
妇死后,其夫悲痛欲绝,就回忆平日里跟谁有仇,就错误的认为是仇家所为。仇家到公堂之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承认是自己所杀。少年见此,不忍这个仇家蒙冤,于是自首,并说了自己的作案动机:“我见她丈夫对她如此疼爱,她却负了丈夫,所以将她杀了。”
法司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就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说:“能杀不义,此义人也。”下令放了少年。
18
朱元璋喜欢微服出访,有一天至三山街,见以老太婆坐在门榻上,一问得知她是苏州人,就问张士诚在苏州时施政情况,老太婆说:“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第二天,朱元璋对朝臣们说:“张士诚对苏人并无深仁厚德,老妇深感其恩,为何京师千万人,没有老妇这样的人(意思是没见南京城内有人感激自己)?”
19
洪武时,大臣为三公者,皆开国功臣,三孤也没有固定的名额,如刘伯温、汪广洋这样的重臣也只封伯爵,没有加公孤。永乐时,惟姚广孝为少师。
洪熙、宣德以至正统间,大臣为三孤者,亦不过蹇义、夏原吉、黄福、黄淮数人,及内阁三杨。
到了景泰时,有少傅兼太子少师者,有少保兼太子太傅者,有太子太保兼尚书都御史者,有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兼侍郎副都御史、大理卿通政使者,又有尚书侍郎兼詹事府詹事等官。公孤师少,在朝不下二三十员。尚书每部二员,侍郎每部三四员,都御史则有数员。
名爵泛滥,所以当时有童谣:“满朝升保傅,一部两尚书。侍郎都御史,多似柳穿鱼。”
陆容在这里只说了现象,没有说原因。其实,景泰帝之所以如此,是想给官员们高官厚禄,得到更多的支持,让自己的皇位更稳固以及更换太子。
20
洪武时,宦官仅能识字,不明白其中意思。
永乐时,吏部选教官入内教宦官读书。
正统时,太监王振在内府开设书堂,选翰林检讨等官员入内太监读书。于是,宦官中很多也开始知文义。但此时宦官主要负责内府衙门之事,出差者很少。
宣德时,宦官出差增多,但事毕即回。
而今则是参与外政,比如边方镇守、京营掌兵、经理内外仓场,提督营造珠池、银矿、市舶、织染等事,无处无之。
永乐年间,派宦官到五府六部禀事,宦官距离府部官员一丈即作揖,路遇公侯驸马伯,则需要下马旁立。而今宦官呼唤府部官如呼他的下属一般,公侯驸马伯路遇宦官,反而回避,且称呼宦官为:翁父。
21
明代宦官有多强势,下面这件事可见一斑。
李贤在内阁任职时,太监曹吉祥在左顺门,派人让李贤过来说话。
李贤当然不满,就说:“圣上宣召我就来,太监请,不来。”
曹吉祥随即让两名小太监将他掖到面前。
李贤这是不得不说好话:“您误解了。内阁是天子顾问之地,我们是顾问官员。太监(太监在明代是尊称,并不含贬义)您传圣上之命,有事来说,我们自然会到此。”
曹吉祥见李贤软了下来,也说道:“我刚才脚疼,先生不要怪罪。”
22
历代都有变态,明代也不例外。陆容记载了一些,由于太变态,我就不翻译了,以原文呈现:
古人嗜味之偏,如刘邕之疮痂,僻谬极矣。予所闻亦有非人情者数人。国初名僧泐季潭喜粪中芝麻,杂米煮粥食之。驸马都尉赵辉,食女人阴津月水。南京内官秦力强喜食胎衣。南京国子祭酒刘俊喜食蚯蚓。
23
陆容还记载了久闭眢井窨窖因为氧气不足而致人死亡的情况:
御医徐德美住在京城时间,家人方春入花窖。窖深,久不起。又派一人入窖,也久不起。后经查看,二人皆死其中。
24
范希荣是范文正公即范仲淹的后代,为京官,他曾与商人一起运输货物,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见他颇为儒雅,就问他:“你是秀才吗?”范希荣则说自己是范仲淹的后代,强盗说:“你是好人的子孙。”
舟中所有的货物,全部留下,不取而去。
25
陆容奉命去慰问宁夏守军,需要在内府乙字库领一些军士所用的冬衣,就见到宦官手持数珠一串,颜色有点类似于大象骨头,但要更红润一些,就问这珠串是哪里来的?宦官回答:太宗皇帝(朱棣)白沟河大战,军事阵亡很多。太宗伤感,就下令收集阵亡将士的头骨,制成珠串,分赐给宦官们,让他念佛,希望能够让这些阵亡将士进入轮回。其中有一些脑骨太深,则用来盛净水供佛,取名为“天灵碗”,这些都是僧人所教。
26
高穀无子,就纳了一妾,但他夫人彪悍,高穀没办法靠近小妾。
一日,大学士陈循到他家,两人一起喝酒,就聊到了此时。夫人在屏后听到此事,随即出来大骂,陈循掀案假装大怒而起,拿着一棒打向夫人,妇人。高穀赶紧来劝。
陈循随即数落高夫人:“你没有生子,按照法律应当休去。今没有休你而纳妾,你有从中作梗,是想让高家欲后。你不改,我当上奏朝廷,拿你问罪。”
高夫人这才收敛一些,后来高穀得了儿子,大家认为是陈公一怒之力。
27
大理点苍山,上面积雪很多。每到夏季五六月间,当地人在夜间低温时人上山取雪,五更时分下山在市场中售卖,人争买购买。
28
景泰年间,吏部尚书王文、户部尚书陈循,都以少保大学士入内阁。他们的儿子王伦、陈瑛,参加顺天府乡试,俱不中。两人上疏指责考官刘俨,景泰帝在处理此事时,不处罚刘俨,又让王伦、陈参加会试,这两人也被称为“钦赐举人”,为一代怪事。
景泰帝之所以如此,还是在拉拢朝臣支持自己。
29
折叠扇,又名撒扇。因为不用就折叠起来,用则撒开,或写作“箑”者。至于团扇可以遮面,所以又被称为“便面”。撒扇的来历,有人说是宋代。有人则说是朝鲜国进松扇,皇帝喜其卷舒的便利,命工匠制作。南方女子皆用团扇,只有妓女用撒扇。近年来,良家妇女亦有用撒扇者。
30
十三道御史与六部各司平行文移,称之为手本。御史有欠谨厚者,以言路自恃,署名时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很大,约寸许。一郎官很讨厌他如此,就修改杜甫的诗,作了一首打油诗:“诸葛大名垂宇宙,今人名大欲何如?虽于事体无妨碍,只恐文房费墨多。”诸司传闻,以为谈笑。大书之风,由是稍息。或云郎官为王兵侍伟。
31
京城有巨刹大兴隆、大隆福,为朝廷香火院。而很多寺庙,则是宦官所建。而宦官们因公而出,必定到寺庙中休息。那些请托之人则预先结交僧官,等宦官到寺庙之时,则赶紧前来请托结纳,此处都是那些僧官为关节。
32
陆容讲到了阴婚,此处以原文呈现:
山西石州风俗,凡男子未娶而死,其父母俟乡人有女死,必求以配之。议婚定礼纳币,率如生者。葬日,亦复宴会亲戚。女死,父母欲为赘婿,礼亦如之。
33
关于痔疮:
病痔患者用苦豦菜,新鲜的,干的都可以,煮烂之后,放一块板子在上面,坐而薰之。等到汤降温,可放手了,就用苦豦频频揉洗,汤冷则停止,每日洗数次。
陆容曾患痔疮。太监弓胜教他这个办法,洗数日后,果见成效。豦又作苣,北方很多,南方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