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有两年。
“乌台诗案”这场祸劫最初就是变法派从苏轼的一干诗文中断章取义,冠以他讽喻新法的罪名而来,因此苏轼吃一堑长一智,到了黄州之后对官场的事没有之前那般在乎,四处游山玩水来排遣心中郁闷。
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是一处壮丽风景之地,也是苏轼常去的地方之一,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
其中苏轼身临赤壁追忆千百年前那烽火狼烟的赤壁之战、羽扇纶巾的儒将周瑜时,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开篇"大江东去"四字如巨椽劈空,以液态的青铜铸造出永恒流动的时空长卷。
"浪淘尽"三字更在物理流逝中注入精神性的淬炼——江水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历史长河的具象。
苏轼以"乱石穿空"的垂直张力与"惊涛拍岸"的水平冲击构建立体时空场域,让赤壁古战场成为凝固历史能量的水晶棱柱。
"小乔初嫁了"的旖旎春光与"羽扇纶巾"的儒将风度相映,在"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烈焰中完成对周瑜形象的塑造。
自然时间(江水东逝)有了、历史时间(三国烽烟)也有了,最后作者回到现实,回到自身,通过”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等句子,让生命时间如经纬交织,最终在"一尊还酹江月"的祭奠仪式中达成永恒与瞬间的和解。
全词至此有了江山兴废、英雄气度、生命哲思三重维度,最终使得词突破"词为艳科"的窠臼,完成词体向"士大夫精神容器"的质变。
这首词因其雄浑气象与深邃哲思已达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不仅与《水调歌头》共同构成宋词"豪放双璧",其"江山—英雄—自我"的三元叙事结构,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
江水依然在流,英雄的名字已随波而去,这首词成了早已成了汉语诗歌史上的千古绝唱,可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如今的AI非常智能,既然后人创作无法超越这首词,那AI来写会怎么样呢?
于是我问DeepSeek是否创作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好的词?它给我的回答是:“更好”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今人若欲"超越",实乃不知诗道精微。然文学传承贵在对话,今试作《临江仙·赤壁新咏》以续文脉。
《临江仙·赤壁新咏》
惊涛裂岸吞星斗,千年剑气犹横。周郎羽扇卷潮生。卧龙观弈罢,石上苔痕青。
。渔樵笑指旧云旌。一壶春雪沸,万古浪花平。。渔樵笑指旧云旌。一壶春雪沸,万古浪花平。
这首词以"变奏"方式对话东坡。上阕取"卧龙观弈"意象暗喻历史棋局,下阕以"春雪沸茶"收束杀伐之气,在时空维度上尝试将历史沧桑转化为生命体悟,或可为经典长河增添一朵浪花。
如此看来,其实非常不错,比网上绝大部分人都写得好。
接着我重新输入问题,它又给我写了一首词。
《临江仙·赤壁回望》
乱石穿空今犹在,涛声暗换人间。孤鸿不辨旧烽烟。星沉千载事,月冷一江寒。
谁道英雄皆浪沫?潮头自写青山。浮生何必羡曹瞒。东坡词未老,杯酒祭流年。
这首词给人的感觉更上一层楼,尤其是”星沉千载事,月冷一江寒“、”谁道英雄皆浪沫?潮头自写青山“境界极为高,可称名句。
这AI的水平,大家觉得如何,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