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肆虐,挡不住人群沸腾的热情。2月9日,慈利县人民广场,暮色被一盏盏灯笼染成暖金色。广场中央,4.5米高的龙头灯巍然矗立,金鳞熠熠,龙须随风轻颤,仿佛下一秒便要腾空而起。当天,第三届张家界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第三届慈利板板龙灯艺术季活动开幕。


  数千名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这条“巨龙”的风采。“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广场看台上,有人高声欢呼,说以龙灯队伍摆出来的这几个字,正是他们心中的祈愿。


  与此同时,抬毛菩萨、舞狮、舞龙、慈利汉戏、打硪号子、九子鞕、太极、金刚长寿功等传统文化项目一字排开,非遗节目逐一登场。“起灯咯!”18时30分,一声浑厚的号令划破天际。200多面大鼓齐擂,鼓声如雷,慈利职专220名学生与15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肩扛168块缀满灯笼的木板,将长龙缓缓托起。行走间,龙灯时不时变换太极图、金线吊葫芦等队形。阵型变幻间,光影如泼墨,好似在黑夜里绘出了一张蜿蜒430米的流动图腾。


  19时许,“巨龙”和16个非遗方阵巡游街道,为万家灯火祈福。从县人民广场出发,穿过零阳、金慈两个街道的部分街区,行进4300多米,历时2个小时,所经之处皆是人山人海,呐喊声、欢笑声不绝于耳。板板龙灯的魂,藏在慈利人的血脉里。板凳扎龙、烛光祈愿的民俗,千年流转。板板龙灯作为慈利人民传承千年的“心头爱”,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融合舞蹈、美术、体育的技艺,从乡间社火跃升为国家级非遗,更在2025年湖南春晚的舞台上化作一条“火龙”,373名舞者擎灯游弋,惊艳全国。


  令人欣慰的是,这条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巨龙”,在“00后”手中得以传承。此次龙灯队伍,老少齐上阵,不同年龄段的人,怀着对板板龙灯艺术同样的热爱与执着,通过勤奋练习,只为传承。看到后继有人,板板龙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提名人李承锋抚摸着龙头灯,感慨道:“小时候跟着父辈舞龙,总觉得它又重又旧。如今看着年轻人接棒,才懂这板板相连的,何止是木头?”


  如今,板板龙灯也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的关注。当晚,有来自蒙古国的嘎拉、道尔吉,有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女孩百合。他们纷纷感慨,“无比震撼,非常好玩儿。”


  “进一步扩大慈利民间艺术和非遗知名度,点亮慈利文旅更璀璨的‘星空’。”慈利县委副书记、县长朱爱民说,慈利县将抓住作为第三届张家界旅游发展大会承办地的机遇,开展板板龙灯艺术季、“二端午”龙舟赛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系统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慈利文旅品牌吸引力。
(来源:新湖南 作者:上官智慧 向韬 田锐 鲁絮 朱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