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的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它是春节的延续,也承载着祈福、驱邪、迎春的文化内涵。2月11日下午,三林老街锣鼓喧天,百米巨龙,蜿蜒起伏,翻腾游走,引领行街队伍穿梭在青石板路上,文艺团队靓装登场,非遗、民俗项目一字排开,“金蛇迎春闹元宵暨三林镇文化惠民社区文艺巡演开幕演出”在三林老街火热举行,活动融行街巡游、文艺演出、非遗市集、民俗互动于一体,通过20多项传统民俗、非遗展示及互动项目,为市民奉上沉浸式江南元宵节民俗体验。
三林古镇因桥多、水丰、景美而出名,还因一道道历史悠久的民俗风情吸引游客。行街的队伍由三新路出发,往西行进至本帮馆,上桥行进至南岸返回出发地,一路风景,一路人流,老街上、桥头,观看的市民“挤挤挨挨,闹闹核核,引幼扶衰......”正月十五“走三桥”是为走百病,又称为“遛百病”或“散百病”,是通过游览散步来消除百病,祈求健康。行街的队伍以龙为首,辅以狮舞,二者自古以来就被赋予祈福消灾的节庆寓意:舞龙祈求风调雨顺贺太平,迎春纳福,唤醒大地;舞狮则可以驱邪避鬼。三林的舞龙又有着些“独树一帜”的海派风格,糅合了包括舞蹈、戏曲、武术等多种技术和步伐,三林镇群众性舞龙兴盛,自古便有“东西两庙碰头会,双龙共舞风头足”的盛况,被评为“中国龙狮运动名镇”。行街的队伍里还有踩高跷、荡湖船等民俗项目。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是在元宵节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荡湖船又称“跑旱船”,它起源较早,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后来,这种活动逐渐传到许多地方,形成了今天的“跑旱船”。行街队伍里还有今年生肖的主角蛇宝宝以及蚌壳精、小丑、旗袍队......,碰撞出神话和现实交织的古今风情。
在古时,元宵节不管是灯会还是行街,都少不了那“货郎担”。当天老街上也摆起了元宵市集,现场既有做汤圆、塌饼、扎花灯、糖画、吹糖人、棉花糖、小丑气球等民俗项目,也有三林肉皮、酱菜等老字号非遗美食及三林标布、刺绣、瓷刻、江南传统民居木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