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党委锚定“建设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医院”的目标愿景,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建立党建融基强活力、党业融合强引领、党群融和强保障“三融三强”党建工作机制,为研究型医院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自2022年获评“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后,医院又入选“2024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实现了从“省级”到“国家级”研究型医院的跨越式发展。


“三优化”提升管理水平

优化运营模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注重质效提升,以业财融合为抓手,全面提升医院运营质量和效率。医院开展门诊服务优化专项行动,着力优化每一个服务环节,提升患者满意度;建立公立医院价值医疗体系建设模式下的医保费用模型构建、辅助决策应用系统及一体化成本核算系统。


近年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效率效益指标持续优化,2024年门急诊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2%,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1.41%,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同比分别下降6%、7%,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

优化学科梯次建设。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依托市校共建机制科学制定学科提升计划,推行“3+3+3+X”学科梯次建设及“A+B+C”学科发展体系,以国家中医重点学科暨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烧伤外科学、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肿瘤学、江苏省中医重点学科消化病学为龙头学科,集中优势资源筑高原、建高峰,并带动其他专学科协同发展。

优化核心技术。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引入双PI(项目负责人)机制,聚焦烧创伤、肿瘤、消化等领域的疾病诊疗联合攻关,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产出。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通过创伤救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成功打造“黄金救治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24小时高效救治,全年收治创伤患者近千名,抢救成功率达94.4%,2024年正式获批江苏省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如在市内率先开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脐单孔免举宫宫颈癌根治术,完成锡城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

依托新一代全数字化PET/CT系统,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在肿瘤精准诊断、疑难危重症疾病诊疗等方面实现了新跨越。

“三统筹”加速人才集聚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落实基层组织“双带头人”和“双培养”机制,探索党支部参与科室重要事项决策制度,搭建起高端人才“敢闯”的创业平台,以“三统筹”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势。

统筹人才引进,激发“以才引才”效应。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聚焦博士引进、博士后培养、学科带头人引育,全力推进“鹰才”计划,高质量推进“诊疗能力登峰、科学研究高峰、人才引育聚峰、中医服务造峰”“四峰”计划,成功引进多个顶尖医学专家团队。近3年,依托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突出优势,医院引进近50名博士,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年来共计有28名优秀博士后进站,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50项。

统筹人才培育,提升自主“造血”能力。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政策,实现对人才全方位全周期的优化管理;对临床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优秀青年医师等人才进行多层次培养,制订多维度周期目标,逐步融入临床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引导人才从“临床型”转向“临床科研型”。

近3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培育博士、学科带头人23名,新增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333”高层次人才、省级“双创博士”、省级卫生(中医药)领军人才29名。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现有中华医学会分会主委1名、省级医学分会候任主委2名、省级医学分会副主委3名,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

统筹人才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着力营造“开放聚才、精准引才、科学育才、用心留才”的人才成长成才生态。依托市校共建重大成果——临床医学博士点的成功设立,医院与江南大学各学院骨干力量融合建立多个科研团队和设备共享平台。医院与高校携手打造双聘平台,探索“校编院管”“院编校管”机制,实施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机制。医院按照“合理定编、按需设岗、择优聘用、科学考核、合同管理”原则,打造“塔尖尖、塔身壮、塔基实”的金字塔形人才梯队。医院建立院科两级绩效管理机制,重点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和技术风险,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三协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持续发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江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战略平台优势,全面提升医学创新能力,以“三协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科研团队打造“敢首创”的创客空间。

组织聚力与科技创新协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聚力重点项目建设,依托院校一流学科支撑,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建设和无锡市转化研究所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转化医学项目,并成功加快了百万级转化项目落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还积极推动市转化医学中心与江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一体化建设,促进医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多点发力、衔接互补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医院先后挂牌无锡市转化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临床转化中心。


临床驱动与优质体系构建协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依托国家应急医学中心分中心、教育部创面修复技术工程中心、江苏省创伤救治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烧伤紧急医学救治中心等11个国家级、省市级中心和研究平台优质临床科研资源聚集优势,广泛开展临床研究项目;持续加快研究型病房设置,把科研成果真真切切地落实在临床上;与生物医药、特医食品、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等企业或研发机构共同建立5个生物医药协同创新基地;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地建设,融合技术、平台、资金和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围绕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中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加强转化支撑平台建设,已建成的转化信息平台进入实质化运行阶段,为临床研究及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支撑。

交叉融合与医学创新转化协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以临床医生骨干团队为中心,联合生物、材料、影像、工程技术等团队,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走出科研、迈向市场、服务临床”的目标;在重点学科和培育科室配备专职人员,设立临床科研岗,鼓励科研岗人员树立“围绕临床做科研,做好科研为临床”的理念。目前,医院14个联合科研团队正围绕生命医学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协同攻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将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在医工融合、医研融合、医企融合、医管融合四大创新机制催化下,加快整合医、政、产、学、研、资等资源,不断挖掘医学创新转化潜力,让医学科学进步、医学创新转化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图:丁一 谢霜

编辑:刘欣茹 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