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岑促
01 当二奢的风,吹进了县城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王亮花了近13万在网上下单了7件二手奢侈品,包括OMEGA的男士腕表、卡地亚的戒指、Burberry大衣等等,算下来一件二奢商品的均价接近2万。
辛苦一年,年底发了一笔奖金,“想犒劳一下自己,”王亮说,即便没有奖金,他也会买。他购买的这7件大牌除了自用,还有一些拿来送朋友。去年他注意到一个现象:虽然生活在广东一个四线小城,但是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用二手奢侈品,“我也是去年被他们带入坑的。”
以往,很少有人愿意花高价买二奢。但是这个春节,二奢渐渐成为很多四五线城市及县城中产的“新年货”。
00后王昊是湖北十堰县城里的一名教师,收入不多但工作十分稳定,他每年花在奢侈品上的金额大概在3万左右,“我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体验,希望通过穿搭来展示自己的独特品味和风格。”
在这个春节,他在转转为自己置办了新年战包——DIOR马鞍包,专柜公价2万多,但在转转他只花了不到1万就买到了成色99新的同款包,“虽是二手,但春节背出去也很有面子。”
于波也是资深的二奢爱好者。她是典型的县城女孩,“家里有点小钱但也不是什么大老板,”在没有注意到“二奢”以前,她只买COACH一类的轻奢品牌,后来她喜欢上香奈儿,但是苦于价格过高,她转而选择花低价买二奢。今年春节,她在转转花一万多就买到了成色不错的香奈儿WOC发财包,“新年正好给自己讨个好彩头。”
不难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不论是“贵妇”,还是有点小钱的年轻人,对二手奢侈品的接受度正在变高。
在小红书上,关于“二奢”的笔记有190万+篇,越来越多的生活博主把镜头对准县城“婆罗门”;在微博上,“返乡过年被小县城的消费震撼了”成为热议话题,收获了近1300万的阅读量。看看这些妥妥的县城中产都热衷于消费哪些大牌。
今年春节,县城动辄一顿2888元的年夜饭已经让一线城市的打工人大开眼界,3个J的车厘子、大颗的丹东草莓也陆续上桌了,县城中产展现出不输于一二线城市人们的购买力。
土味县城时尚起来了,购买奢侈品的风也渐渐吹进了县城。
二手交易平台也很快捕捉到了这股风向。据二手电商平台转转公布的春节数据显示,节日期间五线小城的二奢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3%。此外,该平台还公布了全国各区域2024年二手奢侈品交易数据。结果显示,2024年三四线城市的订单量保持了双位数增长,五线城市同比2023年增长8个点;而在四五线城市中,辽宁抚顺、河南开封、山西晋城等地的二奢交易订单量增长在100%以上。
根据前瞻硏究院统计数据,目前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消费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占比约为70%,但随着三线以下城市对奢侈品的接受程度和消费能力提高,二手奢侈品的购买频率有明显增加,下沉市场的可发展空间巨大。
有从业人士注意到现象:二手奢侈品是线上电商起家的,所以它天然就覆盖全国,也更容易触达下沉市场,这也为县城中产提供了一条购买奢侈品的新途径。
县城中产的消费力还有数据支撑。《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县”数量从9个增至59个。收入持续增长的县城中产,消费升级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事实证明,在一线城市人们普遍消费降级的趋势下,四五线小城及县城消费升级却远未结束。在一二线市场增速放缓的同时,三四线城市及县城中产“接盘”二奢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显著的行业趋势。
02 县城中产,为何迷上二奢
二奢下沉至县城,这股消费趋势依然离不开县城的“体制内经济”。
在“后浪研究所”的访问中,很多二奢的消费者工作也都在体制内,工作收入稳定,各项福利完善,社会地位较高,成为县城消费的主力军。
喜欢买二手香奈儿的于波就属于典型的县城中产,她和丈夫都在体制内工作,夫妻二人加起来每月固定收入1万多,全款在县城买房买车,有时候为了吃一顿饭,还会专门开1小时车到省城,“有钱没处花”成了夫妻二人的小烦恼。
二奢购买力还有一个特征——年轻化率很高。据转转平台数据显示,平台购买二奢的用户年龄基本为90 后、95后、00后。这部分年轻人在观念上不抵触二奢,经济压力也相对较小。
但是,对于县城中产而言,奢侈品专柜覆盖率低成了他们消费奢侈品的一个障碍。王昊说,他所在的县城没有奢侈品专柜,想要买新品只能跑到大城市购买,但因为可接受的单品价位在5000元到1万之间,所以相比去专柜购买正价新品,王昊更倾向于购买二奢商品。在他看来,二手奢侈品性价比高,花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品相不错的大牌奢侈品。
对于县城中产而言,二奢最大的吸引力还在于性价比。
在四川宜宾工作的90后大琳是资深的二奢爱好者。她之前习惯在专柜消费,但是有一次她去二奢店卖包,发现明明很新的包,回收价仅是原价的4折,几乎是腰斩,“心痛。”此后,她就很少再踏足专柜,“为什么不直接买二手的呢?而且,你背包出去,没有人会跑来问你的包是新的还是二手的?”
此后,大琳入了二奢的坑。她喜欢逛红布林(转转旗下二奢平台),觉得红布林的货品很全,自己也在上面淘到了很多好物,“我在那个APP上买过很多次,基本99新或者95新的包都特别新,但是价格能少几千块钱,可以给我省钱。”
之前她买到一条GUCCI的腰带,官网价是3200元,二奢网站标注的是95新,“拿回来一看几乎就是全新,但我只花了1700。这个体验就感觉很美好。”
不是一手买不起,二手更有性价比。在近几年盛行的性价比消费风气之下,二奢消费也恰好契合了当下流行的“性价比”消费观。
除了二奢的性价比,对于县城中产而言,在网上购买二奢的购物体验和购物心态,也会比专柜要轻松得多。在很多人看来,二奢电商平台几乎能做到“指哪打哪”,“网上的细节图拍得很清楚,哪里有划痕或者磨损,拍得很仔细,而且每一细节都给你过,包括一款包包的长宽高、材质、年份编码等等。”在网上购买过二奢的刘博说。
大琳喜欢很喜欢买爱马仕,买过三五万的Lindy,两万的菜篮子,“买二奢我会买金刚色的爱马仕,因为在专柜要配货,可能还会受气,看柜姐的脸色,而且还得跑去市里。”她宁愿在二奢平台加价购买。
大琳不仅自己买二奢,还会把这种购买二奢的渠道推荐给身边的好友,朋友之间也会相互分享靠谱的二奢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购买二手奢侈品,人们的接受度也在慢慢变化。“之前大家可能会觉得用二手面子上过不去,心里想的有点多,但是我个人感觉没什么,国外的人对二手的态度很开放,他们只会觉得我今天花不错的价格买了一件奢侈品,我很喜欢,很开心,这就够了。”王昊之前消费二奢的时候,心里也会有些不舒服,但是后来他变得喜欢上二奢。
在他看来,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年轻化,一些传统的固有观念在逐渐被打破。
03 买二手,也值得更好
不过,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网上购买二奢,最大的风险依然是“假货”。
大琳就曾买到过一次假中古包,她去小红书上发帖,有网友留言给她推荐了红布林。
“我现在会选择在平台上买,因为他们检测过真假,我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售后也比较有保障,消毒清洁、包包保养、防伪包装等等都有。”大琳有一次对平台寄卖的包包有些疑问,平台客服直接联系卖家提供了购买凭证,“安全感瞬间拉满。”
据了解,红布林拥有一支近百人的专业鉴定师团队,其中不乏鉴定量超过十万件的资深鉴定师,为了提高精准度,平台还会对高风险商品进行复审甚至三重鉴定。
有网友亲身体会过平台鉴定流程之严格,“成色、配件、气味、五金、走线、油边、啥的都要进行鉴定评估,像有大块的污渍和开裂等问题的,他们都是原路退回的。”该网友称,之前自己想出一只罗意威的几何包,想让平台回收,但是最后因为包包变形严重还是被退回来了,“没办法,平台鉴定很严格。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为了大家都能买到好东西。”
刘博也倾向于寻找靠谱的平台购买二奢,尤其是经过第三方机构的检验,几乎不太担心会买到假货,“平台有72小时无理由退货,我觉得平台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是比较靠谱的。”刘博说。
消费者购买二奢时十分依赖对平台的信任度。如何提高平台自身的信誉度,与消费者建立持续可靠的深度链接,对二奢平台至关重要。
2024年9月,二手电商平台转转全资收购了红布林。此后,转转也在持续发力提高平台信任度。“对二奢行业而言,让更多人轻松便捷地处理自己的商品,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痛点,我们解决痛点的方式就是把它变成一种服务,卖家不需要学习如何做一个职业卖家。卖家要卖,我们就上门帮你解决。”转转集团联合创始人、COO兼红布林CEO胡伟琨说,转转能做的,就是让每一件奢侈品都能实现“无痛流转”。
大琳就是如此,她不仅在网上买二奢包包,也会在网上卖包,也成功卖出去过。后来她把这种方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平台服务的不断完善,让生活在县城的普通中产购买二手奢侈品的门槛也在不断降低。买到正品,并且能获得标准化的售后服务,正在成为现实。
曾有人问大琳,为什么不去买更便宜的高仿。大琳不接受高仿,“买不起不如不买,”作为县城女孩,大琳买奢侈品并不是为了要让别人知道,而是认为自己值得拥有这些美好的事物,无所谓新品还是二手,幸运的是,“恰好有一个靠谱的平台供我们选择。”
(文中王昊、大琳、王亮、刘博、于波等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