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躺在宜家的床上睡“大”觉,刷手机
逛过宜家的人,大概对这样的场景都不会感到陌生:
躺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惬意刷手机的:
图:超级小铁人/小红书
也不知道是因为困了,还是累了,上床,盖好被子,眯一会儿的,文明(也有人认为不拖鞋更文明^_^)的会把鞋脱掉:
图:睡出阿童木的发型/小红书,下同
有的干脆全家人一起上,主打一个整整齐齐:
还有人怕刷手机时打扰别人,贴心地拉上了帘子,不得不佩服换位思考之强、同理心之高:
有的疑似情侣一样的人,在床上盖得严严实实,开始切磋技艺:
类似的例子,全国各地的宜家商场,都不少见,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除了上床睡觉,顾客中的不文明行为还包括占座相亲、占座打牌,占座吃零食,占座办公等。
我这么说,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夸张的还在本文第二部分,说真的,让人眼界大开。
前方高能预警。
“真怕他们生在上面”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们做不到的。
以为闯进别人家卧室:
真怕他们生在上面:
有网友逛宜家,被宝妈呵斥:
更夸张的是还有人在宜家拍那种视频:
搞不雅动作的:
有人说睡觉是很私密的事情,就算允许,也不会上去睡觉:
有人错把宝宝当道具:
有人说趴着可以,躺着不好意思:
有人说遇到这种情况会上去掀被子:
有人说上宜家睡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人想试坐沙发,但被一群人占用聊天:
即便商场提醒,还是有人不听劝:
有人说想试也不敢:
有人担心这些床单和沙发的卫生问题:
有人说对孩子不好:
有人不好意思睡床,怕桌子上睡了一觉:
有人担心甲醛问题:
有人担心脚臭:
有人说自己也想这么睡:
有人好奇宜家工作人员为什么不阻拦:
但有的宜家是会阻拦的:
有人说文明行为,得凭自觉:
有人说宜家有时会鼓励试睡,但显然不是咱们上面讨论的这种沉睡和沉浸式试睡:
总体来说,大多数人都不认可这种蹭睡、占座、占床的不文明行为,一是影响了那些真正想买东西的顾客体验产品,另外,卫生问题也让人堪忧。
宜家怎么看?
针对上述不文明行为,宜家的官方态度比较明确:鼓励体验,但反对滥用。
宜家向来主张体验式消费的核心理念。
宜家始终强调“体验式消费”,允许顾客试坐、试躺家具,以此感受产品的舒适性。
宜家为此还定期推出大量样板间,供顾客参考:
这一策略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吸引潜在消费者转化为实际购买者。例如,广州宜家曾表示,蹭睡、蹭坐行为被视为对“家一般感觉”的认可,但前提是不影响他人体验。
但是,另一方面,宜家对不文明行为也表示明确反对。
当行为超出合理体验范围(如长时间占用、脱鞋睡觉、喧哗斗殴等)时,宜家也会采取干预措施。
比如上海徐汇宜家,因中老年相亲团长期占座、斗殴等问题,推出“先购餐,后入座”规定,并明确表示将采取司法手段处理暴力行为。
“蹭睡”、“占座”背后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在宜家蹭睡、占座相亲、占座聊天的不文明行为,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1️⃣社会人口与经济因素
中国部分城市居民居住空间有限,宜家提供的免费空调、舒适环境成为部分人的“替代生活空间”。
有的顾客把宜家视为免费社交场所,或避暑空间,反映了公共休闲设施不足与部分群体对公共空间规则的漠视。
有观点认为,蹭睡行为与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较差有关。
2️⃣品牌策略的隐性考量
宜家通过包容部分蹭睡行为维持人气,可能隐含“潜在客户转化”的商业逻辑。只要不是太过分,宜家也经常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应对策略。
《纽约时报》曾分析,宜家认为这些顾客未来可能因体验而购买商品。
3️⃣公共素质与规则意识
不文明行为折射出部分消费者缺乏公共空间责任感。
例如,脱鞋睡觉、占座相亲等行为被外媒称为“中国特色”,引发对国民素质的讨论。
针对过分不文明的行为,宜家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温和劝导:早期宜家以口头提醒为主,但收效甚微。
强制规定:不分宜家商场通过限制餐厅使用权限(需购餐入座)、围挡就餐区等方式减少占座行为,但仍有老年人通过购买低价餐点规避规则。
法律威慑:对暴力或严重影响他人的行为,宜家明确保留司法追责权利。
虽然有类似规定,但是执行起来并没有那么顺利,至少你得有敢说敢做,敢于冒着被顾客呵斥的风险,上前劝阻,搞不好还得打起来,得不偿失。
山姆会员店的可取之处
从理论上来说,宜家可以参考山姆的收费会员制度,但实际操作也同样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先来说说山姆的优点。
山姆收费会员制度有很多可取之处
精准筛选客户:通过收取会员费,筛选出对品质有要求、有一定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客户群体,便于企业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提高客户忠诚度:丰富的会员权益让会员感受到特殊待遇,增加了客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会员会更愿意在山姆购物。
稳定收入来源:会员费成为企业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降低了企业经营对商品销售利润的依赖,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优化运营成本:由于会员群体相对稳定且消费能力较高,企业可以更精准地进行库存管理、商品采购和营销推广等工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但是,宜家也不能照搬山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商业模式不同:宜家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与山姆有较大差异。宜家主打平价、亲民的家居产品,以丰富多样的产品和体验式购物吸引广泛的消费群体,如果实行收费会员制度可能会将一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拒之门外,影响客流量和品牌形象。
蹭睡、蹭相亲等现象虽然存在,但并非普遍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等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没必要通过收费会员制度来解决。
目标客户群体不同:山姆主要面向中产阶级家庭和注重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和服务有较高要求,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宜家则面向更广泛的大众群体,包括年轻人、上班族、普通家庭等,涵盖了不同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人群。
商品种类与销售模式:山姆是仓储式购物俱乐部,商品以大包装、量贩式为主,种类相对集中在食品、日用品、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和高端商品。宜家是家居用品零售商,主要销售家具、家居饰品、厨具、纺织品等家居相关产品,商品种类丰富多样,注重设计和风格。
会员权益不同:山姆会员有优质商品的优先选购权、积分返券、齿科服务等。宜家目前没有专门的收费会员制度,但有免费的会员体系,会员可享受积分、生日优惠、会员专享价等。
正是由于上面这些差异和问题,很难简单说宜家和山姆会员店哪个效果更好,取决于不同的评判标准和企业目标。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我看来,宜家对不文明行为采取“有限容忍”实属无奈之举,既要鼓励合理体验,又要反对滥用公共资源。
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宜家在商业利益、消费者体验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复杂博弈。
虽然我也不喜欢、不认可上面列举的蹭睡、占座等不文明行为,但我坚决反对简单粗暴甩锅给“顾客没素质”的做法。
我觉得解决蹭睡、占座最好的办法,还是制定公平、合理、标准化、清晰、透明、可执行的规则,用“规则”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员工人为监督、劝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至于怎么取舍,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或许宜家也还没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