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27日发表题为《忘掉新年决心吧,这才是一年中最有成效的事》的文章,作者是本·科恩。全文摘编如下:

罗恩·谢奇喜欢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做同样的事。这名亿万富翁企业家兼投资者会找个温暖的地方度假。他会在12月30日这天庆祝自己的生日。他会为来年充电。他还会反思过去的一年。然后,他就准备好迎接他最喜欢的年度仪式。

“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里,我能做些什么,可以让我在临终回顾一生的时候引以为傲。”他会对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在制订新年决心几周之后就会放弃它们。而71岁的谢奇几十年来都会在新年伊始做“临终回顾”。根据他的说法,这不是新年决心,而是写下一份“事前析误”。

到目前为止,这已经成为他例行的一项传统。他利用假期逃离纷扰,理清思绪,暂时放下一切,去做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

“我会想象自己的身体老迈衰弱,气若游丝,生命能量即将消耗殆尽。”他在2023年出版的《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一书中这样写道。“我试图唤起自己在那个时刻想要拥有的感觉——一种平静、完满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一种自尊感。然后我会问自己:我现在还要做些什么才能确保自己在生命的终点完成了所有需要做的事情?”

每次写“事前析误”的时候,他都会思考自己的长远目标。

有一年,他发誓要研究犹太教、学习希伯来语以加深自己的灵性。还有一年,为了让自己尽可能长寿,他设定了每周锻炼六天、每天喝125盎司(约合3.5千克)水的目标。今年,他给自己设定的挑战是培养新技能,比如航海、跑下来10公里、学下国际象棋。

这是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养成的习惯,源自父母去世带来的感悟。他说,他的母亲带着平静的心情离世。但他父亲对自己作出的决定和错失的机会感到“遗憾和悔恨”。这是父母教给他的最后一课——也是最深刻的一课。

不要等到最后时刻再来确定你是否对自己的一生感到骄傲。要在为时未晚之际做这件事。要在你还能补救的时候采取行动。

“我意识到,做这种回顾的时间不应该是已经有两个人出局的第九局,”他告诉我,“而是提前到第七局、第五局和第三局。”

那么,这些“事前析误”的内容是什么?

我请谢奇翻查他的文件档案,找出一些他愿意分享的内容。他把自己在2012年59岁生日后第二天写的那份发给了我。

我开始拜读,第一行就让我愣住了。“(生命)还剩下1500天至7500天。”他这样写道。

在提醒人们时间是最稀缺的商品后,他列出长达几页的要点,涵盖从健康到财富的各个方面。其中既包括他最细微的饮食习惯(“用杏仁和芹菜当零食”),也包括更宏伟的图景(“把时间花在那些能带来快乐和持久影响的事情上,而不是用来钻研文件和赚更多的钱,因为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从本质上讲,这份“事前析误”实际上说的是要有目的地生活。每年,谢奇都会把自己的生活划分为几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他会思考自己与身体状况、工作、家人、朋友以及上帝之间的关系。他会决定自己在这些领域想要完成哪些事项。他会提出具体方案来实现这些关键动议。然后他会在每个季度对它们进行评估来监督自己的进度。

这种“事前析误”已经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商界,“事前析误”的概念是由认知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提出的,已故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称之为“一个绝妙的主意”。其目标是识别某个项目中所有潜在的失败源头以提高成功的机会——提前设想我们要做的事情可能如何出错以及为什么会出错,而不是在出错后再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改进这个项目”,正如克莱因所指出的那样,“而不是事后剖析”。

换句话说,你要让自己多多练习写“事前析误”,才能确保自己不用写“事后剖析”。

谢奇对“事前析误”的创新运用就是为了确保自己把事情做对。

对他来说,思考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甚至一点也不令人沮丧。事实上,他发现这么做出奇地鼓舞人心。

因此,在每年极其美妙的那一周(这期间,时间会不知不觉流失,你几乎收不到电子邮件,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的手机坏了),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真正重要的事情。

他通常会利用这一周去加勒比海度假,在沙滩上散个步之后就开始进行一年一度的心理模拟。今年,他待在迈阿密的家中,因为他刚做完一场小手术,需要恢复——谢奇认为这场手术再次提醒了他生命的有限性。

他要做的就是拿出一个黄色的便签本,开始撰写最新的“事前析误”。


2024年12月31日,上海迪士尼乐园举行跨年活动。(新华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