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没过多久,奔驰便再次因质量问题受到了大家的关注。2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显示,奔驰及北京奔驰宣布召回超2.8万辆汽车。此次召回虽被官方称为“消除潜在风险”的常规操作,但反映在近期奔驰销量下滑,折射出这家百年豪华品牌的多重困境。

召回频发,逐步消磨信任

此次召回分为三个批次,13辆进口S级车型因售后软件升级错误导致排放超标、1.7万辆国产E级车型因传动系统软件版本问题影响仪表显示及排放合规性、1.07万辆国产E级车型因传动轴联轴节制造缺陷,极端情况下可能断裂导致动力中断。





尽管官方强调“免费修复”,但问题根源直指奔驰在软硬件开发、生产流程及供应链管理中的疏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奔驰已累计召回137.7万辆汽车,位居国内品牌召回量第三,涉及轮速传感器、电气系统等核心部件缺陷。频繁召回不仅耗费企业成本,更削弱了消费者对“德国工艺”的信任,大家都认可豪华品牌的溢价本应建立在可靠性与安全性之上,而非反复修补的“危机公关”。

销量暴雷,顾左右而皆不成

召回风波恰逢奔驰市场表现的“至暗时刻”。2024年,奔驰在华销量71.4万辆,同比下滑6.7%,欧洲市场同步萎缩,净利润腰斩,更严峻的是,因其电动化转型明显滞后:2024年前三季度,奔驰纯电车型全球销量同比下降22%,中国市场仅交付2.64万辆新能源车,远低于宝马的8万辆。



尽管奔驰曾高调宣布“全面电动化”战略,但实际产品迭代速度与市场接受度均未达预期,反被大众、宝马等对手以模块化平台和低价车型抢占先机。

安全争议,国内国外全失守

若说召回与销量下滑是“慢性病”,去年的安全事件则让奔驰的声誉雪上加霜。2024年中旬,韩国驰电动车起火案例引发舆论哗然,虽未明确归因于设计缺陷,但火灾的的事实已经摆在案上,自然是免不了多方质疑。



不仅仅是国外,在懂车帝的大型碰撞测试中,作为奔驰看家门面的“大G”和迈巴赫参数图片)也因车身结构强度不足、安全气囊触发异常等问题评分垫底,这些事件与此次传动轴断裂风险叠加,进一步动摇了消费者对奔驰“德国出品”的认知。

奔驰的困境其实很好理解,其过度依赖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未能及时适应电动化、智能化需求。更关键的是,频繁召回与安全事故形成“负面循环”,用户忠诚度下降、市场份额被新势力蚕食,而利润缩水又限制了技术投入能力,这对于靠品牌溢价支撑的奔驰来说,犹如是在狂击软肋。



汽车网评:如今中国消费者已早不是盲目消费的“土豪”,当大家都知道原来新势力的产品能这么优秀时,“三叉星徽”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东西貌似越来越少,即便是情绪和社交价值也越来越低。奔驰若是再不向消费者低头,在竞争白热化的全球汽车市场中,这家百年车企只能面临比召回更严峻的生存挑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