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面安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相信绝大多数老板都已回到店里,开始为新的一年奋斗。

客观来看,经历重重变数洗礼的汽服店老板,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开局就一猛子扎下去苦干的老板越来越少了,先站起来环顾行业变化,再锁定一个方向前行的越来越多了。

为助力汽服店老板尽快了解行业现状、锁定方向,节前已有不少相关数据陆续出炉,有来自协会的、有调研机构的、还有汽车服务世界根据公开平台统计的,数据类型不同、来源也比较丰富,亦有详细解读和横纵向对比,有需要的读者可以点击相关文章回顾:

☑关于汽服店转让的数据:《超1.2万家门店倒在2024年!产值增长停滞、车主进店量下滑、平均行驶下降...汽服店仍在渡劫》

☑关于进厂台次和产值的数据:《调研了1万家汽服店:2024年台次、产值双降,全年淡季,这一业务能帮门店翻盘吗?|四季度汽后报告》

除了这些数据外,按照惯例,汽车服务世界在年初这个承上启下的节点进行了生存现状调研,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并成文,为文章除了客观呈现门店反馈的经营情况外,对“三新(新增量、新能源、新媒体)”发展情况、原因及未来规划也进行了详细分析。

PS:汽车服务世界作为单一平台,调研数据样本广度及深度有限,为提高数据参考价值、且更加契合门店真实情况,本文将结合国家相关部门数据、行业机构数据、以及汽车服务世界往期数据等共同佐证,读者也可根据所在区域真实情况辨证看待文中数据,文章略长、数据较多,期待对您有所帮助。

一、近500位汽服老板参与反馈,“生意变差”的店明显变多

此次调研,有497个门店老板参与其中,其中超77.8%的老板拥有1-3家门店,5.6%左右的老板拥有4-6家门店,不到16.7%的老板拥有7家以上门店。

这些老板的店,主营业务为维修保养的最多,达到44.4%;其次是综合维修,占33.3%;余下店面分别主营专项专修、洗美或洗美+贴膜轻改类业务。

NO.1去年仅29.53%门店实现盈利,“生意变差”汽服店占比进一步扩大

2024年年初,汽车服务世界也做过一次调研,彼时参与调研的门店中,60%计划“2024基本保持现状,追求稳扎稳打,能有业绩或规模上的提升更好”。

然实际结果证明,很多店未能做到“保持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29.53%在2024年实现了盈利;44.4%则处于“持平”状态,也就是不亏不赚、或者微赚;另有26.07%的门店生意直接亏损。



将这一成绩与2023年的调研结果(50%门店盈利;36.7%持平;13,3%亏损)对比,可以感觉到一个变化:随着2024年结束,“生意变差”的汽服店比例有明显增加。

NO.2近6成门店“全年计划达标率不足80%”

根据反馈,参与调研的门店中,“全年计划全部完成”的仅10.53%;“计划完成比例在80%以上”的占31.58%,剩下57.9%的门店全年计划完成比例不足80%。



显然,绝大部分门店的2024年,都是“目标远远没有达到”的状态。

而目标远未达标的原因,F6大数据研究院和此次调研的结果高度相似。

F6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全年,汽服门店进厂台次下滑1%,12个月份里,有8个月时间进厂台次连续同比下滑(4月-11月);

此次参与调研的近500位门店老板中,有52.63%反馈去年的生意是“进厂台次下降,产值下降”状态。

延伸来看,即便当下行业的获客渠道和项目转化路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绝大部分门店来说,“进厂台次”和“产值”仍呈正比,也就是说“进店客户数”仍决定了门店生意的好坏。

但根据此次调研的反馈来看,如今越来越多的汽服店,进店客户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线上新客户多了,但到店的老客却少了

现阶段,影响门店生意表现的因素极为复杂,大环境、消费者认知和习惯变化、新媒体、新能源等全都不例外。

但抛开这些外界因素,聚焦到单店自身经营视角来看,决定生意好坏的核心要素就两个:

老客户的基盘稳不稳定?新客户的口子打没打开?

NO.3新客户主要来源:47.37%门店来自线下,36.84%门店来自线上

先看新客户到店情况。

参与调研的门店中,有47.37%表示新客户依旧主要来源于“线下地推、自然进店”等渠道,但也有36.84%门店目前的新客户主要来源于线上抖音、朋友圈等渠道。

这说明短短数年时间,新媒体便成为了当下行业主流获客渠道之一。



NO.4老客户到店量变化:超60%的门店老客户进店量减少,仅5.3%的店实现增加

在行业流量焦虑愈加明显的当下,老客户显然是绝大多数门店赖以生存的基石,但根据老板反馈,自身的老客户基盘正在动摇。

63.2%的门店老板表示“2024年老客户到店”有所减少;

31.6%的老板表示跟2023年差不多;

仅5.3%的门店老客户到店量有所新增。



要知道,过去数年,行业被新势力以及新媒体反复洗涤,汽服店对“老客户留存”的重视度已是前所未有,一些门店甚至主要靠老客户活。但在这种情况下,却有超60%的门店老客户基盘出现了动摇,这显然是个危险的信号。

NO.5流量恐惧的源头是“平台连锁、保险公司”?近50%的老板并不这么想

这种“客户到店情况”以及“客户来源渠道”的变化,参与调研的门店认为,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最大。

首先是客户消费习惯变化,100%的门店认同该因素对门店生意的影响;

其次是大环境影响,有84.21%的门店认可这一因素对行业现状产生了巨大影响;

紧随其后是“平台连锁、保险公司等竞争加剧”、“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和“房租和人工等成本上涨”等,50%左右的门店认可这些因素对门店生意的影响。



造成门店业务变化的因素中,“4S店的冲击”现在还没被更多门店认可,但长期来看,该因素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4S店售后服务的毛利贡献达到70%,说明4S店现在已彻底进入“靠售后赚钱”的状态。但换个角度想,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车主被4S店的低价保养引流等锁客手段召回。

三、燃油车车龄7年+机遇把握情况

看完了新老客户的来源和结构变化,再看看汽服店如今的项目展开情况。

对90%以上的普通汽服店来说,无论新媒体、新能源有多火,本命还是“燃油车”。

此前,F6大数据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虽然“2024年汽服门店台次和产值同比双降”,但在项目维度,“轮胎和维修业务累计台次均同比增长4%”,是唯二增长的业务类型。

这也进一步说明:燃油车车龄7年+时代的存量市场机遇已真正进入爆发前夜。

汽车服务世界此次的调研结果也证明了这点。

NO.631.6%的门店,“轮胎底盘业务”明显增加

有31.6%的老板表示,店里的“轮胎底盘业务”展开的不错,比以前有明显增加;

42.1%的老板表示“做得一般,跟以前差不多”;

不过,对于这一增量业务,仍旧有“21.1%老板没做;5.3%的门店做得比较差,比以前少很多”,意味着近1/3店的轮胎底盘业务有待开发。



NO.757.9%的店靠“四轮定位或换胎补胎”引流;33.3%安排“员工接受了相关业务的培训”

除了了解轮胎底盘项目的展开现状外,此次调研,汽车服务世界还深入了解了门店展开该项目的策略和动作。

首先是轮胎底盘业务的引流方式。目前展开轮胎底盘的门店中,靠“四轮定位或者换胎补胎”进行引流的占57.9%,另外还有42.1%则靠其他项目为轮胎底盘项目引流。

其次是为了展开轮胎底盘项目,汽服店新进行了哪些投入?

结果显示:

47.37%的门店老板安排“员工接受了相关业务的培训,积累技术”;

36.84%的门店,进行相应的工位改造或设备投入;

26.32%导入了连锁体系的底盘业务方案;

31.58%的老板进行了相关的其他投入。



其中,凡安排“员工接受了相关业务的培训,积累技术”的门店,100%展开了“工位改造或设备投入”或“导入连锁体系底盘业务方案”动作。

NO.8仅21.05%的门店计划走“轮胎底盘特色单店”路线

此外,参与调研的门店中,有近一半围绕“轮胎底盘”项目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



21.05%确定走专项路线,目标朝着“轮胎底盘特色单店”方向发展;

26.32%2025年会继续发力,目标把业务做成店里的主营项目;

不过,更多门店老板的反馈是“没有明确想法,当成普通项目正常开展”或其他。

分析下来,一方面跟常规维保仍旧是绝大多数门店当下的主营业务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轮胎项目有几个非常明显的门槛:

维修技术门槛高:轮胎底盘项目本身需要极高的“专项技术力”,同时还要求门店能够找到“有维修技术”且“用得起”的人;

设备门槛:目前轮胎项目做得如火如荼的门店,普遍把好设备视为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举升机、扒胎机、平衡机、定位仪等设备,就算是最低配也要20-30万;

营销门槛:新媒体获客时代,越具备“技术力”的项目,越容易通过更体系化的营销方式将其展示给车主,且展示的周期都比较长,考验的就是门店的营销能力;

能够放大技术专业性的体系化能力,譬如6S管理,这种能力目前行业里绝大部分门店并不具备。

倘若从这个维度来看,仅21.1%的门店计划走“轮胎底盘特色单店”路线其实是行业愈加理性的表现;但这也意味着在2025年,一些技术优秀的老板和门店仍能在轮胎底盘专项市场中有番作为。

四、新媒体和新能源再火,汽服店都要理性入局

新媒体和新能源,前者越来越受汽服店关注,这一点从前面“36.84%门店的新客户来源是线上抖音、朋友圈”就能看出来;但后者依旧是绝大部分人可望不可轻易触及的市场。

在这之外,新媒体和新能源于独立售后而言,还有个共同点:依旧是大部分汽服店难补齐的能力短板。

NO.9关于新媒体:近95%已展开、近85%门店增加了相关投入,但“做得不错”的不足20%

先看参与调研的门店在新媒体方面的表现和计划,主要了解三个方面。

其一是新媒体营销工作的效果。

参与调研的门店中,仅5.3%老板表示“没做新媒体”,意味着至少这部分门店中,入局新媒体的比例已接近95%。

但是,入局不代表做得好:

有47.4%的老板明确表示“做得不行,客户到店、项目转化都不好”;

不到20%的门店表示“做得不错,客户到店情况可观、项目转化良好”;

超30%的门店表示“做得一般”,客户到店情况还行、但转化效果参差不齐。



其二是在新媒体营销方面的投入。

结果显示,过去的2024年,近85%的老板增加了“新媒体营销成本”。

具体来看:

47.4%的门店,多投入了近20%;

26.3%的门店,多投入了20-50%;

10.5%的门店,多投入了50%以上。



两方面的数据结合起来可以看到,新媒体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基石,但门槛越来越高了、获客效果也越来越难出了。

其三是在新媒体方面的下一步规划。

关于新媒体方面的规划,2024年一季度调研时,汽车服务世界已经做过重点了解,彼时“43.33%的老板选择自己努力做个人IP”。

而在2024年过去后,即便大家都感觉到了新媒体门槛明显变高、获客成本也在增加,但“做个人IP”依旧是主流选择。

具体来看:

43.33%的老板选择“自己努力做个人IP”;

有30%的门店现在“已经/准备加入本地服务商阵营,跟着服务商走”;

20%的门店“做了但没明确规划”,想的是“能做好更好、做不好也没办法”;

6.67%的门店“没做想做,没明确规划”。



NO.10关于新能源:55.61%老板明确表示“一直以来相关业务都很少”

关于新能源,此次调研主要从“业务现状”和“规划”两个维度进行了解,结论是汽服店对新能源售后重视度提升慢是有原因的。

新能源售后业务现状方面:

55.61%的门店明确表示“一直以来相关业务都很少”;

19.32%的门店表示这方面的业务有所提升,但总得来说业务增加的维度比较单一,要么是“多了些新能源售后维修业务”,要么是“多了新能源洗美、贴膜等业务”;

新能源售后维修和洗美两项业务均有所增加的门店占比非常少,占比仅3.5%。可见在新能源时代,“维修”和“洗美”业务之间的隔阂依旧存在,汽服店能够两者兼得者甚少。



这种情况下,对于2025年新能源相关业务的开展规划,汽服店的态度也更加谨慎。

超一半(52.63%)的门店老板选择了“维持现状,有就做、没也不强求”;

31.58%的门店规划是“部分发力,核心做相关洗美、贴膜业务,但不强制开展其他布局”;

10.53%的门店表示会“全面发力,拿授权、改造工位、培养相关技能人员,加大转型力度”。

虽然谨慎,但觉得新能源售后完全不用重视的汽服店其实非常少,参与本次调研的老板中,觉得“彻底不指望,专注燃油车存量市场”的比例为0。



五、2025年规划

对于2024年的总结,门店老板的想法其实不难猜,基本都是“太惨淡”、“内卷”之类的词,毕竟全年淡季的现实摆在面前呢。

而对于2025年,盲目乐观的老板自然是少之又少。

NO.11超60%的门店认为:2025不会比2024年好

对于2025年的汽服行业预期,仅21.1%的人认为“比2024年好”,有超60%的人认为最多“跟2024年差不多”甚至还会“更差”。



这种情况下,63.16%的人对2025年的计划是“基本保持现状,追求稳扎稳打,能有业绩或规模上的提升更好”,但也有15.79%的人觉得不确定性太大,准备“缩减规模、减少损失,保障现金流是第一要务”。



NO.12如果2025生意还是不如意,选择“直接关店”的老板明显增加,由3.33%提升至15.79%

万一2025年的生意未达预期,汽服门店计划落地的改善行动中,排在前三的是:

进一步做好客户关怀,减少客户流失,占比68.42%;

及时调整库存结构,相对应推出解决方案,占比52.63%;

减少物料、不合理库存、工具损坏等成本的浪费,占比47.37%。

也就是说,这些老板选择从内部进行“客户体系优化”和“降本增效”改善经营情况。



这个结果与去年的调研结果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次,选择“直接关店”的比例明显增加:

上一次(2024年一季度结束),即便生意表现还是不达预期,仅3.33%的人选择“直接关店”;

这一次(2024年结束),生意倘若不达预期,15.79%选择了“直接关店”,比上次多了不止10%。

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老板在经历了2024年过后,心态还是发生了变化。

六、“不看好行业,但还想努力一把”

汽车服务世界的每一次调研,除了希望可以更多收集门店经营数据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听到更多从业者对当下生意的想法、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态度。

广东一个老板,目前经营管理着多个门店(1-3家),主营业务是维修保养。在2024年,他经营的店其实做到了“进厂台次下降,产值提升”,但即便如此,店里的营业额也只和2023年持平。

结合业务展开、营销等多个维度,他分析了持平的具体原因:“中大修多了些,洗美引流有点难,涨价了大家更不敢来,不涨价就会亏,保养略微下降”。

短短一句话背后,蕴含着他基本清楚自己的店正面临着至少3种困境:

经营策略调整难:实体店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已成共识,但他的店却不敢轻易涨价,因为“涨价了大家更不敢来,不涨价就会亏”;

业务结构失衡:“中大修多了些”、“保养略微下降”。中大修业务的特点是费人力和工时,工位周转率难以提升,而保养业务显然是维保店的基盘业务,这类业务减少,说明客户进店量和维保业务的转化都会受到影响;

项目间的“引流-转化”链路堵塞:他的店明显“洗美引流”情况不理想;

而河北石家庄的门店老板则在填写问卷时,透露出了他对“3公里范围内竞争”环境变化的敏感。根据他的表述,过去一年店里的老客户明显减少,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店附近“修车店处于增加状态”,加上“当地人的消费意识下降”,因此去年的计划也未能完成。

还有在陕西安康这个实打实的下沉市场,王华(化名)的店去年做到了“进厂台次提升,产值提升”,门店也处于盈利状态,但在这种情况下,他敏锐地发现店里的“经营成本明显提高”。不过,结合店里“新客户主要来源是线上,抖音、朋友圈等渠道”以及“有所增加”的情况,他对这种成本的增加喜闻乐见,因为是花在了“客户服务精细化”上。

对于这样的门店来说,未来即便不够顺畅,但长期来看他们依旧有逆袭可能,因为老板其实对面临的难题或优势心知肚明,未来需要展开的动作他们也未必不懂。汽车服务世界专栏作者郝斌就明确表述过:“很多时候老板并不是一定要向外面要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最好的办法他们可能早就做过了,只是没有坚持做。”

当然,这种“逻辑清晰”的老板并非行业主流,还有很多老板对未来是负面情绪居多:“别想太多,还能给员工发工资就很好了”、“没有抖音就废了!拥抱互联网”、“客户不消费了”…

无论哪种情况或心态,接下来的2025年,对绝大多数同行而言仍旧是“退无可退”的一年,行事可以谨慎冷静,但心态还是要乐观积极,毕竟心态决定一切,与其让消极情绪影响了自己的思绪乃至心力,不如全力以赴,用正确的态度,在生死之战给自己争取一个更有想象力的未来。

就像一位老板在调研中所说的一样:“不看好行业,但还想努力一把”,期待汽车后市场每一个渺小的个体,都能在2025年开创从业生涯的新局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