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不同的人生节点,就会出现不同的感觉。
处于低谷,想要往上爬,那你就会产生“孤注一掷、誓死一搏”的感觉。如此毅然的决心,基本都会让人“事有所成”。
感觉,未必是真实的,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呢?
因为人是“情绪化”的生物。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到他的选择。特别是在关键的人生节点,不同的情绪,就会导致不同的人生后果。
毕竟,一步错,步步错,就容易满盘皆输。唯有每一步都谨小慎微,才能有所获益。
如果你出现这几种“感觉”,别怀疑,这就是走下坡路的开始。
一、愈发狂妄、骄傲,迟早要完。
东汉末年,关羽守荆州,面对孙权和曹操的夹击,诸葛亮跟关羽说,你要东和孙权,北抗曹操,荆州才守得住。
关羽不听,认为江东都是一群鼠辈。孙权找关羽联姻,关羽不肯,还大骂孙权的儿子是“犬子”,根本配不上自己的“虎女”。
孙权很生气,也就不顾之前的联盟情分,而接受了曹魏的邀约,派吕蒙背刺关羽。哪怕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也很快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关羽处于人生的巅峰期。可他没有想到,吕蒙在背后偷袭,让他一下子从人生巅峰,跌落到了人生绝境。
这就是所谓的“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老天想要一个人灭亡,必先让一个人疯狂。
越是狂妄、骄傲的时候,越要谦卑下来,冷静思考。否则,败局将至。
二、一意孤行,不听人劝,迟早要完。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能够治病的药,总是苦口的,但有利于治病。而真话、实话,总是刺耳的,但有利于为人处世,认清楚现实。
道理如此,但很多人都听不得真话。在很多人看来,真话刺耳,那就不要去听。宁愿听虚伪的假话,也不要现实的真话,那就容易万劫不复。
就拿“上车”来说,现在不是上车的好时机,但总有人不信邪,认为现在是上车的好时机,非要跟市场规律对着干。结果,不过是被市场割了韭菜罢了。
被市场割了韭菜,能怪谁?谁都不能怪,只能怪自己不听人劝,一意孤行,那失去一切,负债累累,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人,要懂得“听真话”。如果不听,就真的“良言难劝该死鬼”了。
三、过分较真,不懂装糊涂,迟早惹事。
人生在世,可以认真,但一定不能较真。
认真,这是一种做事的态度。而较真,这是一种偏执的行为。越是较真,越容易得罪别人,惹来祸事。
别人说了什么,自己非要较真,跟别人对着干,也就得罪了别人。按照这种方式去做人,岂不是树敌无数了吗?
别人有什么举动,自己非要较真,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那被人针对、打压、算计、排挤,不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吗?
特别是在人情社会,有些人,是不能较真的;有些事儿,是不能深究的。谁敢较真,谁敢深究,谁就会面临“祸从天上来”的不幸。
做人,醒目一点,该装糊涂的时候,一定要装糊涂。有太多的人与事儿,既然较真不过来,那就算了吧。格局大一点,总是没错的。
四、犹豫不决,自我恐慌,迟早失败。
为人处世,最忌讳的,就是缺乏决断力,过分妇人之仁,难以成事儿。
春秋时期,吴越大战,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大臣伍子胥就劝夫差,勾践不可能听话,要尽快杀掉。
夫差有点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勾践和范蠡抓住了夫差的弱点,连忙贿赂吴国朝堂的其他大臣,帮勾践说话。夫差心软,也就没有杀勾践。
殊不知,就是这一放过,导致养虎为患。勾践卧薪尝胆十多年,最终在夫差最虚弱的时候,向夫差捅刀子,也就反客为主,吞并了吴国。
对于失败的夫差,勾践没有放过,直接斩草除根。吴王和越王的结局,恰恰就反映了不同性格特征的后果。
犹豫不决,妇人之仁,迟早会失败。而能屈能伸,雷霆手段,迟早会成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