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社会氛围很轻松,没有丝毫会陷入战争的前兆,但是并不代表,美国对中国不再诱战、逼战。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一直在对中国施加压力,其行为俨然把中国当成了美国的从属国。

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不断深化,针对此,美国在外交上用警告、恐吓的方式,要求中国不能为俄罗斯提供武器援助。


如果提供援助,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美国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中国敢忤逆美国的意思,将会和俄罗斯一样被制裁。

除了这套威胁意味十足的外交辞令以外,还有其他的事件也表明了美国对中国的逼战、诱战。

比如在国际上公开表示台海冲突不属于中国内政,给台军售卖军事装备,通过售卖武器的方式,支持台独。除此之外,美国也在联合亚洲周边国家,联合在附近海域进行军事演练。


以上种种行为都表达了美国对中国的挑衅,而面对这样的挑衅,也有不少声音表示:此时不打更在何时?不过美国的种种举动,都是为了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好让中国发展停滞。

美国如此嚣张,面对这样的紧迫形势,国内也没有战备的消息,如果一旦开战,中国60年代修的战备还能继续沿用吗?

美国的逼战、诱战举措

美国一直害怕中国发展崛起,影响到它超级大国的地位,所以一直对中国都是明抑暗压,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阻碍中国的发展。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不断加深,美国着急之下,也作出了一些疯狂的举措。首先便是美国联合韩国和日本进行了针对朝鲜的军备演习。

朝鲜和中国接壤,朝鲜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而美国联合日韩军备演习,虽然用的是针对朝鲜的理由,但这个演习最终的目的昭然若揭。

但这个所谓的演习发布之后,朝鲜同样也不甘示弱,直接警告美日韩,如果有任何不当举措,将直接进行核打击。


虽然此举并没有威胁到朝鲜,但美国的最终目的也不在朝鲜,日韩对美国的臣服态度更让美国满意。

第二件事则发生在中国和俄罗斯进行战略互动的时候,两国进行正常的战略合作的交流,日本的首相却突然到基辅进行访问。

日本首相此举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应和美国,顺便威胁中国。而且日本首相访问基辅事件,也潜在的表明了日本在俄乌战争中的态度。


日本访问基辅,背后可出现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日本将可能在俄乌战争中,贩卖武器给乌克兰,一个便是日本可能直接派兵对乌克兰进行增援。

无论日本真正的目的是哪个,或者两者兼之,都表明了日本对于侵占他国依旧贼心不死,这反应到台海冲突中便是:

一旦台海冲突陷入不可调节的境地,日本可能会第一时间在台海问题上使用军事力量来干预台海冲突。


众所周知,战争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旦长时间的陷入战争,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就有可能陷入停滞状态,甚至出现倒退。而这一结果,也是美国想要看到的。

第三便是蔡英文去美国和麦卡锡见面。原本是麦卡锡来台湾,但是蔡英文害怕台湾周边再度出现军事演习,所以改成了蔡英文去美国见麦卡锡。

为了让不正当的行为看起来正当,她并未用拜访一词,而是用了“过境”,在途经美国时,趁机见面。


对于蔡英文的行为,中国先是给予了警告,并且将蔡英文定性为台独分子。但美国依然无视了中国的警告,麦卡锡还是和蔡英文见了面,这严重侵害了中国的权益。

除了以上以外,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也在为美国对中国进行诱战、逼战出力。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对南海的骚扰就没有停过,不排除马科斯有挑起南海冲突的目的。

且一旦出现战争,美日韩澳等西方国家都会介入。以上事件中,虽然美国并未直接出现,但那些国家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美国的身影。


地球是一个地球,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国家局势和世界局势密不可分,中国虽然看似风平浪静,但实际已经被美逼战、诱战良久了。

中国平稳发展,并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把中国拖入战争,好损毁中国的精力、实力,让中国疲于迎战,无暇顾及发展。

60年代战备建设

虽然周边局势紧张,但全国总体还是在一片平静之中,身为一个大国,乱中取静、保持冷静是应有的格局。


但是面对敌人,也应该保持警惕,在60年代的时候,中国曾经进行过三线建设,修建了许多防空、指挥所等等战备工程。

所谓三线建设,便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发展、应对国际紧张局势而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位于一线位置,要搬走,二线和三线位置需要加强改善工业布局,中央认为,面对战争,虽然可以摸清规律,但依旧不可大意,面面俱到,才能睡个安稳觉。


在建国以前,中国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沿海,国防方面则集中在东北等地区。沿海地区所占的工业高达70%-80%,工业发展必须向内地平衡。

工业布局平衡之后,也有利于战备,及时向战场上输送装备。在下达了调整工业的命令之后,内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重点工业超过150个建设在三线地区。

在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各省的工业力量都达到了一旦战争爆发,省里就能迅速应对的状态。


除了调整工业的布局以外,也修建了许多防空洞、兵工厂。比如比较有名的代号626的机器厂,这个厂子当年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在抗美援朝时期,这个厂就产出了许多设备。

比如各种冲锋枪、手枪和步枪,为抗美援朝提供了丰富的战备资源。除了626以外,还有代号5505的炸药厂,主要生产TNT炸药,还有其他等等兵工厂。

除了准备战争所需要的弹药以外,国防工事的部署同样没有落下。修建的工事具备了能藏、能打、能机动等等基本功能,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应对能力。


与此同时,储粮工作也在抓紧进行中,要去粮食藏于民众,鼓励民众深挖洞藏粮食,为战争的到来做准备。

在大备战时期,当时的人们付出了很多,积极参与战备建设,虽然后来国际形势发展转变,战争并没有发生,但是这些战备还是体现了当时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

曾经的战备现状

从上世纪60年代算起,现在几十年过去,那些战备都怎么样了呢?现在还能启动使用吗?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已经公开的,基本都处于无法再用的状态。


比如公开的626、8233、5505等兵工厂,这些现在已经消失了,或者是倒闭,或者被其他大厂兼并。

从目前拍摄的照片可以得知,基本废弃,只有一些家属楼还在,但同样不可使用,这些兵工厂,都已经处于人去楼空的状态,曾经如火如荼的景象,也终究成为历史回忆。

大厂里面杂草丛生,房子有些倒塌,有些废弃,兵工厂门口的牌子这被岁月斑驳了痕迹。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战争没有发生,兵工厂存在的意义短暂消失。


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从保密变成了没多大用处,有的被直接废弃,有的则是低价售出,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厂也逐渐落落寞消失。

除了兵工厂以外,目前曝光的防空洞等布防,有些被废弃,有些则变成了公开游览的旅游景点,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存续。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防空洞还能不能继续使用,依然需要画上一个问号。除了质量问题之外,曾经修葺防空洞时,当时需要考虑的人口远比现在要少的多。


所以,即使曾经的防空洞可以使用,但数量上估计也很难满足现在人的需要。目前中国的重点依然是经济发展,对于战争许多人都持“不会发生”的态度。

但是目前日本的行动值得我们注意,日本重新启用了曾经的防空洞,开始检查曾经的防空洞是否可以使用,有些无法使用的,也在开始维修。

俗话说有备无患,像上世纪60年代,虽然战争没发生,但是当时全国人民都在积极备战,即使打响,损失也会降到最低。

小结

虽然目前是非常和平的年代,整个世界都以经济发展为重点,所有国家都不想陷入战争,但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偶发性事件,导致战争的出现。


且目前来看,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且都有美国的影子,为了避免战争的发生,还是应当早做举措。

六十年代的战备中,目前曝光的都是废弃的工厂,这些工厂已经没办法再用。战备的一个特点就是保密,所以这些废弃的,也没必要重新修建,万一打起来,这些可能是活靶子。

所以面对美国的诱战、逼战,也没必要过于慌乱,自乱阵脚,应当保持一个镇定之心,听党指挥,随时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应该做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