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据说是北宋三苏的先祖,但是留下有名的诗,就剩下这一首了。


正月十五夜

唐代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城河桥上,灯如繁星,关锁尽开,任人通行。

马蹄飞扬暗中带起尘土,明月当空似乎在追随行人。

游玩赏月的歌伎都装扮得华美艳丽,边走边唱着《梅花落》。

京都的禁军们今天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壶不要催促天明。

这首诗体现了大唐帝国的升平景象和鼎盛气氛,一到这个时节,就让人想起,写的就是好。

苏味道曾三次拜相,仕途比他的后代苏轼混的好多了。

他有个绰号,叫做“苏模棱”“模棱手”,一遇到复杂的事情,就手摸床棱,却并不表态。成语“模棱两可”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生查子·元夕

宋 朱淑真(传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衣袖。

这首词填的真是好,好的有些过分:你说你想自己心爱的人,还说曾经约会成功,干嘛说的那么直白?

关键是原来署名是朱淑真,杨慎大笔一挥,就改成了欧阳修,振振有词的说:“词则佳矣,岂良家妇女宜邪?”

你看看,改成别人,是为了朱淑真好。

好像这个六一公公欧阳修,就不拍别人说他是非,反倒成了一段风流韵事。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